軟土地基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通病與防治
2009-09-28
鉆孔灌注樁目前在沿海地基處理中應用十分廣泛,但因屬隱蔽工程,成樁后質量檢查比較困難,且由于軟土的特殊性質,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質量問題。根據本人的施工實踐,對其中一些主要的質量通病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期望通過與同行們相互交流,達到提高施工水平的目的。
1 縮徑
1.1 產生的原因
(1)清孔不徹底,泥漿中含泥塊較多,再加上終灌拔管過快,引起樁頂周邊夾泥,導致保護層厚度不足。
(2)孔中水頭下降,對孔壁的靜水壓力減小,導致局部孔壁土層失穩(wěn)坍落,造成砼樁身夾泥或縮頸??妆谔洳糠至粝碌目吡蓸逗笮纬勺o頸。
1.2 防治措施
預防縮徑的關鍵是控制泥漿比重,確保泥漿能保持孔壁平衡。
(1)使用直徑合適的鉆頭成孔,根據地層變化配以不同的泥漿。
(2)成孔施工時應重視清孔,在清孔時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預防清孔后的在澆筑砼的過程中局部坍塌,導致縮徑的產生。
2 斷樁
2.1 產生的原因
(1)砼拌和物發(fā)生離析使樁身中斷。
(2)灌注中,發(fā)生堵塞導管又未能處理好;或灌注中發(fā)生導管卡掛鋼筋籠,埋導管,嚴重坍孔,而處理不良時,都會演變?yōu)闃渡韲乐貖A泥,砼樁身中斷的嚴重事故。
(3)灌注時間過長,首批砼已初凝,而后灌注的砼沖破頂層與泥漿相混;或導管進水,未及時作良好處理,均會在兩層砼中產生部分夾有泥漿渣土的截面。
2.2 防治措施
(1)導管要有足夠的抗拉強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滿砼的重量;內徑應一致,其誤差應小于±2毫米,內壁須光滑無阻,組拼后須用球塞、檢查錘作通過試驗;導管最下端一節(jié)導管長度要長一些,一般為4米,其底端不得帶法蘭盤。
(2)導管在澆灌前要進行試拼,并做好水密性試驗。
(3)嚴格控制導管埋深與拔管速度,導管不宜埋入砼過深,也不可過淺。及時測量砼澆灌深度,嚴防導管拔空。
(4)經常檢測砼拌和物,確保其符合要求。
3 樁頂局部冒水、樁身孔洞
3.1 產生的原因
(1)水下砼灌注過程中,導管埋深過大,導管內外砼新鮮程度不同,再加上灌注過程中上下活動導管過于頻繁,致使導管活動部位的砼離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這些水沿著導管部位最后灌入的、最為新鮮的砼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樁身孔洞)。
(2)水下砼灌注過程中,砼傾倒入導管速度過快過猛,把空氣悶在導管中,在樁內形成高壓氣包。高壓氣包在其自身浮力或導管起拔等外力的作用下,在砼內不斷上升,當上升到樁頂附近時,氣包浮力與上升阻力接近,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氣包便滯留在樁身內,最終形成樁身孔洞。另外,有一些樁在余樁截后,樁身內殘余的高壓氣體,因通道打開而順樁身的細小縫隙釋放出來。這時,常會攜帶部分遺留在氣包內的水往上冒,出現(xiàn)“樁頂冒氣泡”的怪現(xiàn)象。
(3)水下砼灌注時間過長,最早灌入孔內的砼坍落度損失過大,流動性變差,終灌導管起拔后會留下難以愈合的孔洞。
3.2 防治措施
(1) 控制導管的埋深,灌注過程中做到導管勤提勤拔。
(2) 砼傾入導管的速度應根據砼在管內的深度控制,管內深度越深,砼傾入速度越應放慢。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始終保持導管內滿管砼,以防止樁身形成高壓氣包。實際施工中,往往因為導管每次起拔后管內都會形成空管,再次灌注時,樁身形成高壓氣包就很難避免。因此,應在灌注過程中適當上下活動導管,把已形成的高壓氣包引出樁身。
(3)加適當緩凝劑,確保砼在初凝前完成水下灌注。
4 鋼筋籠上浮
4.1 產生的原因
砼由漏斗順導管向下灌注時,產生一種頂托力,使鋼筋籠上浮。
4.2 防治措施
(1)鋼筋骨架上端在孔口處與護筒相接固定。
(2)灌注中,當砼表面接近鋼筋籠底時,應放慢砼灌注速度,并應使導管保持較大埋深,使導管底口與鋼筋籠底端間保持較大距離,以便減小對鋼筋籠的沖擊。
(3)砼液面進入鋼筋籠一定深度后,應適當提導管,使鋼筋籠在導管下口有一定埋深。但注意導管埋入砼表面應不小于2m,不大于10m。如果鋼筋籠因為導管埋深過大而上浮時,現(xiàn)場操作人員應及時補救,補救的辦法是馬上起拔拆除部分導管;導管拆除一部分后, 可適當上下活動導管;這時可以看到,每上提一次導管,鋼筋籠在導管的抽吸作用下,會自然回落一點;堅持多上下活動幾次導管,直到上浮的鋼筋籠全部回落為止。當然,如果鋼筋籠嚴重上浮,那么這一補救措施也不一定會十分奏效。
5 “爛樁頭”
5.1 產生的原因
(1)清孔不徹底,樁頂浮漿過濃過厚,影響水下砼灌注時測量樁頂位置的精度。
(2)導管起拔速度過快,尤其是樁頭直徑過大時,如未經插搗,直接起拔導管,樁頭很容易出現(xiàn)砼中間高、四周低的“爛樁頭”。
(3)澆筑速度過快,導致孔壁局部坍塌,影響測量結果。
5.2 防治措施
(1)認真做好清孔工作,確保清孔完成后孔口沒有泥塊返出;在空孔較長的樁內測量砼上升面時,應控制好測量重錘的質量。通常認為使用5~40mm碎石砼時,重錘的質量可以控制在1.5kg左右;使用5~25mm 碎石砼時,重錘的質量可以控制在1kg 左右。在設計樁頂與地面距離%26lt;4 m時,通常認為使用竹竿通過手感測量砼面更直觀,精度更高。
(2)砼終灌拔管前,應使用導管適當地插搗砼,把樁身可能存在的氣包盡量排出樁外后,以便精確測量砼面。也可通過導管插搗使樁頂砼攤平。
6 灌注砼時樁孔坍孔
灌注水下砼過程中, 發(fā)現(xiàn)護筒內泥漿水位忽然上升溢出護筒, 隨即驟降并冒出氣泡,為坍孔征兆。如用測深錘探測砼面與原深度相差很多時,可確定為坍孔。
6.1 原因分析
(1)灌注砼過程中,孔內外水頭未能保持一定高差。在潮汐地區(qū),沒有采取措施來穩(wěn)定孔內水位。
(2)護筒刃腳周圍漏水;孔外堆放重物或有機械振動,使孔壁在灌注砼時坍孔。
(3)導管卡掛鋼筋籠及堵管時,均易發(fā)生坍孔。
6.2 預防方法
(1)灌注砼過程中,要采取各種措施來穩(wěn)定孔內水位,還要防止護筒及孔壁漏水。
(2)用吸泥機吸出坍入孔內的泥土,同時保持或加大水頭高度,如不再坍孔,可繼續(xù)灌注。
(3)如用上法處治,坍孔應不停時,或坍孔部位較深,宜將導管、鋼筋籠拔出,回填粘土,重新鉆孔。
7 孔位傾斜
7.1 原因分析
(1)樁機本身未豎直或樁機平臺不水平。
(2)樁機在鉆孔過程中發(fā)生不均勻沉降。
(3)在進行超深樁作業(yè)時,樁機鉆桿太細。
7.2 預防方法
(1)首先要擴大樁機支承面積,使樁機穩(wěn)固,并保證鉆機平臺水平。
(2)采取經常校核鉆架及鉆桿的垂直度等措施,并于成孔后下放鋼筋前作井徑、井斜超聲波測試。
(3)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先配鉆桿。
8 結語
總之,在軟土地基上進行鉆孔灌注樁作業(yè)比在其它地區(qū)作業(yè)難度更大,施工質量更難控制,這就要求我們在施工前要認真熟悉設計圖紙及有關施工、驗收規(guī)范,核查地質和有關灌注樁方面的資料,對施工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的一些問題及時進行分析處理,做至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嚴格管理,施工質量是完全有保證的,這些所謂的質量通病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