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泵車長達22個小時的轟鳴,2000立方米混凝土澆筑著太湖隧道湖域段最后一塊底板,今天凌晨零時許,最后一方混凝土從罐車澆向作業(yè)面,長達10.79公里的湖底隧道完成了最后一塊湖中“拼圖”。“南泉段、馬山段終于勝利‘會師’!”站在南泉、馬山兩標段交匯處的圍堰大堤上,中交三航局馬山段項目常務副經(jīng)理李寶枝感慨萬千,2年3個月與太湖同枕共眠,克服多項工程難點,奮戰(zhàn)終見成果,浩渺太湖中,43米寬的底板“牽手了”,2000多位建設者在萬頃碧波上書寫了“無錫速度”。
作為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太湖隧道建設備受矚目。16日晚上9點多,記者跟隨項目部車輛駛入太湖隧道馬山段探訪,隧道路面寬闊、空間敞亮,絲毫感覺不到太湖水在頭頂流淌,工程車從第五倉陸島轉換通道駛出后進入一級便道,俯身望去,底板、側墻、頂板不同作業(yè)面上披著雨衣的工人們正忙碌著,綁扎鋼筋、支立模板、澆筑混凝土等工序有序進行,罐車、吊臂、振搗棒發(fā)出嗡鳴聲。
春節(jié)過后,無錫多雨,項目如何保質保量推進?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節(jié)底板長30米、寬43米,需要澆筑2000立方米混凝土。“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筑耗時長,還受天氣影響。”為了保證按時如期完工,三個班組流水作業(yè),最大限度調配資源,晝夜不停歇,工地上24小時燈火通明,“小雨大干,中雨搶著干,大雨錯開干。”
搶工期更要保質量。“百年大計,質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安全員朱立強的微信簽名。他打開手機,朋友圈步數(shù)封面連續(xù)7天保持第一,在馬山段項目工地上奔波,每天步數(shù)從未低于3萬步。“安全帽帶子系好,進出車輛請登記。”朱立強提醒正在作業(yè)的工人注意安全,他手拿臺賬,往返大堤、隧道巡查安全隱患,仔細做好記錄。“正是有了像朱立強這樣的安全員每天奔波在工地上,監(jiān)督提醒,警鐘長鳴,工程安全基石才能牢固。”馬山段項目負責人說。
在太湖隧道的另一頭,南泉段也正圍繞隧道頂板、回土回水、調平層等重點工序加班加點。中鐵四局南泉段工程部部長劉寵告訴記者,目前南泉段4996米頂板澆筑已完成79%,5380米側墻澆筑完成84%,預計5月底隧道主體施工將全部結束,緊接著將進行隧道內的機電安裝及裝修。
記者注意到,南泉段還上馬了提升施工效率的“黑科技”——項目部自主研發(fā)的4臺隧道主體混凝土澆筑臺車和鋼筋綁扎臺車。采訪時,臺車班組組長劉佳成正指揮吊車拆卸、移動臺車前往下一工段施工。他說,使用臺車15天能澆筑20米混凝土,比起人工綁扎鋼筋、搭設支架再安裝模板的傳統(tǒng)施工形式,速度快了近一倍。劉佳成從山東老家來太湖隧道施工已有兩年,親眼見證了隧道從開挖到逐漸成型,“看著從圍堰施工到如今湖域段底板貫通,成就感油然而生。”他說,等隧道通車了,一定開車走一次。
站在圍堰大堤上放眼望去,高高佇立的鋼板樁隔絕了水與工地,一邊是太湖碧波蕩漾,另一邊是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的施工現(xiàn)場。“待隧道建成通車,腳下的這塊區(qū)域會再次被太湖水覆蓋,水下則是2000多名建設者奮戰(zhàn)3年多的‘戰(zhàn)果’。”李寶枝表示,進入3、4月份的施工黃金期,馬山段陸域部分還有5塊底板尚待澆筑,本月底即將完成,屆時太湖隧道陸水兩域底板將全線貫通,整個工程預計年內建成通車。
?。▽O倩茹 雷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