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第五屆耐久性路面研究技術論壇在西安成功舉行
2021-06-24  

  6月17日,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2021)第二天,以“耐久·綠色·智能·安全”為主題的WTC2021分論壇——第五屆耐久性路面研究技術論壇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303B會議室舉行。本屆聚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補齊短板、夯實基礎,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宏偉目標,圍繞路面結構耐久性和使用壽命提升技術,深入開展“品質工程”攻關,助力“交通強國”建設。來自全國公路、鐵路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yè)代表等300余人參加此次學術盛會。

  本屆論壇由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主辦,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道路研究中心、公路養(yǎng)護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運輸行業(yè)重點實驗室(北京)、北京大杜社國家公路長期性能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建)承辦。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旭東;東南大學教授黃曉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馮德成;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禮彪;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牛開民、徐劍、田波出席論壇。

  我國長壽命瀝青路面技術研發(fā)已有近20年的歷史。王旭東在《長壽命瀝青路面技術體系框架中》報告中,針對我國長壽命瀝青路面,特別是RIOHTrack環(huán)道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重點介紹。RIOHTrack環(huán)道已加載4800萬次ESALs,相當于我國重載高速公路近30年的荷載水平,王旭東通過對工程實踐和環(huán)道試驗數據的總結,逐步形成了我國長壽命瀝青路面的技術體系框架,并在報告中對該體系框架的技術要點和經驗總結進行了闡述。

  黃曉明為大家?guī)砹祟}為《瀝青路面正紋理抗滑磨耗層結構特性及實踐》的演講。報告以瀝青路面的抗滑以輪胎與路面的粘附和刺入黏滯作用為切入點,通過正負紋理的解釋,分析抗滑需求與檢測評價技術,討論了瀝青路面抗滑標準的主要特征,結合國內外抗滑標準的分析,探討了瀝青路面近景攝影檢測路面紋理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種以正紋理為主要特征的恢復技術。

  寒區(qū)公路路基路面的凍融損傷、強度衰變、開裂等病害問題突出,嚴重影響道路結構的耐久性和行車安全。馮德成教研組張鋒為大家作了題為《寒區(qū)路基路面結構耐久性與一體化設計》的報告。報告面向公路工程建設需要,形成了一套系統的寒區(qū)路基路面性能動態(tài)演化分析理論、方法及提升技術,為寒區(q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養(yǎng)護提供了技術支撐。

  陳禮彪以《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均質化管理探索》為題,在總結分析現行瀝青路面工程質量主要問題、檢測方法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闡述了進行瀝青路面工程均質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從混合料生產到路面施工實體質量控制的瀝青路面均質化管理思路,創(chuàng)新提出了瀝青路面質量驗收關鍵指標的均質化評價方法、目標以及實現均質化管理控制的途徑,并介紹了在福建工程中的成功應用。

  徐劍以《瀝青路面預防養(yǎng)護技術及規(guī)范》為題,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國內外瀝青路面預防養(yǎng)護技術現狀和瀝青路面預防養(yǎng)護的必要性,并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公路瀝青路面預防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報批稿)的主要技術內容,并對預防養(yǎng)護技術的發(fā)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縱向銑刨技術是國際常用的水泥路面性能恢復技術,但在我國推廣困難重重。田波以《混凝土路面表層縱向金剛石銑刨技術》為題,向與會代表介紹了縱向銑刨技術和其技術優(yōu)點,并通過山西大同的工程應用,對自主研發(fā)的國內第一臺縱向銑刨機及技術要點進行了詳細介紹。

  報告結束后,主持人牛開民向報告專家頒發(fā)了“世界交通運輸工程技術論壇(WTC2021)學術報告證書”?,F場座無虛席,反響熱烈,掌聲陣陣,使此論壇成為本屆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2021)最火爆的論壇之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