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醴婁高速上跨滬昆鐵路橋以球鉸支座為圓心,以每分鐘1.73°的速度順時針旋轉104°,歷時60分鐘,平穩(wěn)跨過滬昆鐵路并精準對位,成功實現(xiàn)“空中轉體”。
該橋長130米,總重量2.3萬噸,是目前湖南省內高速公路上跨既有鐵路最大噸位的轉體橋,不僅為醴婁高速后續(xù)的橋梁轉體施工提供借鑒經驗,也為助力醴婁高速如期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為何需要“空中轉體”?
醴婁高速是滬昆高速公路湖南醴陵至婁底段的擴容項目,全長154.271公里,5次上跨既有高速公路、12次上跨國省干線公路、4次上跨鐵路、3次上跨市政道路,給橋梁工程質量安全管控帶來挑戰(zhàn)。
日均開行列車103對,平均不到7分鐘就有一趟動車.......如此大的列車運行密度下,更是給醴婁高速上跨滬昆鐵路橋施工提出了一個大難題。
若采用傳統(tǒng)施工工藝,便會中斷鐵路運行。怎么解決?作為醴婁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項目團隊果斷對上跨滬昆鐵路橋采用T型剛構連續(xù)梁轉體施工,利用運營空窗期預制橋體,最后再轉動就位,將施工對鐵路運輸的干擾縮至最小,保障鐵路正常運行,并推動醴婁高速建設。
高空上演“空中芭蕾”
正式轉體前,參建人員對橋梁進行稱重平衡試驗,根據不平衡力矩、偏心距、摩擦力矩及摩擦系數等參數進行配重,精細調整箱梁達到平衡狀態(tài),并對轉體橋進行5°試轉,全面檢查轉體橋牽引動力系統(tǒng)、轉體體系、位控體系、防傾保險體系的狀態(tài)與檢驗指揮系統(tǒng)的協(xié)調順暢性,通過模擬分析、優(yōu)化張拉牽引力、減少滑道摩擦力等措施,修正轉體方案,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無縫銜接、整個過程一步就位。
轉體過程中,項目團隊采用自主研發(fā)的橋梁平轉安全監(jiān)控級預警技術,利用豎向拾振器對轉體結構鋼體進行位移監(jiān)測,使用三向振動測試系統(tǒng)對轉體加速度和豎向振幅進行監(jiān)測,實現(xiàn)了對梁體的全過程實時監(jiān)控,確保了該橋平穩(wěn)轉動、精準對位,成功上演“空中芭蕾”。
據悉,醴婁高速是上海至昆明國家高速公路醴陵至婁底段的擴容項目。項目起于醴陵市王仙鎮(zhèn)雙江村,由東向西經株洲市醴陵市、淥口區(qū)、天元區(qū),湘潭市湘潭縣、湘鄉(xiāng)市,婁底市雙峰縣、婁星區(qū),止于婁底市婁星區(qū)蛇形山鎮(zhèn),與婁懷高速公路相接。
項目全長154.271公里,路基寬度34米,主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為120公里,批復概算投資250.43億元,總工期48個月。
項目建成通車后,對緩解G60滬昆高速株婁段交通擁擠,完善湖南省高速公路網絡,加強湖南省與長三角、云南、貴州等地的經濟聯(lián)系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