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瀘石高速首座隧道即將貫通 全線18座隧道全部采用“零開挖”
2021-10-28 來源:成都商報 

  10月25日,記者前往瀘石高速現(xiàn)場探訪,全線18座隧道、4座大橋正加緊施工中。余家崗隧道左洞即將貫通,該隧道貫通后將成為全線首個貫通隧道。

  推行隧道“零開挖” 余家崗隧道左洞將于12月貫通

  瀘石高速項目起于甘孜州瀘定縣咱里鎮(zhèn)傘崗坪附近,接雅康高速公路。全線共規(guī)劃7座互通,分別為傘崗坪樞紐互通、瀘定南互通、冷磧互通、海螺溝互通、王崗坪互通、安順互通、大杉樹樞紐互通,終點接雅西高速公路。

  目前,全線18座隧道、4座大橋正加緊施工中,首座隧道將于近期貫通。據(jù)蜀道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余家崗隧道左洞設計全長為705m,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掘進640米,預計將于12月貫通。該隧道貫通后,將成為全線首座貫通的隧道,為其余隧道貫通打下基礎。

  據(jù)瀘石公司安全環(huán)保部長彭志忠介紹,這是全線正積極推行的隧道“零開挖”理念。

  “所謂‘零開挖’,即洞口開挖時,不需要對山體進行大面積的削坡,先把隧道延伸出來,并噴射混凝土護坡,可以避免仰坡滑坍的情況,既保護了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洞口周圍的林木和植被。”彭志忠告訴記者,在以往的隧道建設中,傳統(tǒng)的隧道施工會在洞口周圍的坡面大面積開挖,這樣不僅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得原本地貌難以恢復,還增加了坡面滑坍等安全風險。而瀘石高速實行隧道施工“零開挖”解決了這一問題。

  據(jù)了解,瀘石高速全線18座隧道全線72個洞口全部采用洞口“零開挖”的施工方式,減少約8個足球場大小43000余平方米的洞口創(chuàng)面破壞。

  探索山區(qū)高速公路建設

  環(huán)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新模式

  不僅僅是“零開挖”,在得妥特大橋建設施工現(xiàn)場,記者注意到,現(xiàn)場在沖樁施工時,卻見不到污水外泄。

  “這是我們按照‘零排放’要求探索的一種新模式。即在樁基施工時,水流沖洗樁基形成的泥漿會被抽起進入這個機器。”現(xiàn)場項目經理陳甫君說,相當于把顆粒大的砂石初篩出來,剩下的泥漿通過管道導入岸上沉淀池中,并用壓濾機等過濾設備進行過濾。廢水、污水進入到大型沉淀池后,砂石分離機會將砂、石、水泥漿分離;分離后的水泥漿進入攪拌池,攪拌池內的漿水將被輸送至壓濾機;壓濾機過濾出清水和固體顆粒,固體顆粒則被壓成泥餅。

  據(jù)了解,分離出的石子和細砂都回收到了石子和細砂料場,作為混凝土制作原料;過濾出的清水可作為罐車清洗、場地沖洗以及拌和站沖洗用水;壓成的泥餅可作為路基填土或綠化用土。這種方法實現(xiàn)了污水零排放,固廢全部回用,包括生活區(qū)廢水也會經過設備處理,實現(xiàn)生產生活污水“零排放”。

  瀘石高速因其靠近貢嘎山風景區(qū),串聯(lián)海螺溝、田灣河、安順場等旅游景區(qū),被看做是一條重要的旅游通道。同時,也因其靠近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如何在施工中最大程度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最大難題。

  據(jù)藏高公司董事長陳渤介紹,通過不斷實踐,近期瀘石公司編制完成了《復雜艱險山區(qū)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環(huán)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標準化圖集》(1.0版本),探索建立一套山區(qū)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環(huán)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新模式,筑牢長江中上游生態(tài)屏障同時,努力打造更多“生態(tài)之路”。(記者 閆宇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