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新疆G575線巴里坤至哈密公路項目再次傳來捷報,項目控制性工程—東天山特長隧道右洞順利實現(xiàn)貫通,標志著隧道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為隧道雙幅貫通和公路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哈密東天山特長隧道進口右洞3435米處,記者看到,這里剛完成了最后一次爆破作業(yè),順利完成整條隧道的掘進任務,為了這一時刻,建設者們用了近六年的時間。
哈密東天山特長隧道是新疆G575線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至哈密公路建設項目控制性工程。隧道右洞全長11.775公里,左洞全長11.764公里,是目前國內設計施工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公路隧道之一。作為新疆首個無冬休隧道施工項目,自2016年10月入場以來,隧道施工人員經歷1800多個日日夜夜,終于隧道右洞順利實現(xiàn)貫通,也為后期工程建設提供了條件。
中交哈密交通建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解放說:“右洞貫通后,施工的風險顯著降低。還改善了洞內的通風條件,空氣質量會變化,工人作業(yè)環(huán)境好了,工程進度就會加快,為后面的施工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施工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穿越富水斷層,建設者們通過創(chuàng)新優(yōu)化施工方案,不斷優(yōu)化工藝流程和施工方法,確保了隧道建設的穩(wěn)步推進。
中交一公局橋隧工程有限公司新疆G575線巴哈公路土建一標項目總工程師張帥說:“三個月的時間,要保護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達到水系平衡,治水是排、堵、截、縫相結合,采用全斷面帷幕注漿,把整個沼澤面封起來,再打上兩米的支架墻,之后再進行前置式注漿,把它導流到別的渠道里面去分流了。”
哈密東天山特長隧道位于松樹塘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施工之前,為減少施工過程中對草地以及環(huán)境的破壞,建設者們采用了零開挖進洞,減少對山體的破壞。
中交一公局橋隧工程有限公司新疆G575線巴哈公路土建一標項目經理部副經理肖福磊說:“洞內的污水排放,我們經過了三級沉淀池以及專門的污水處理措施、處理設備,經過專業(yè)檢測達到排放標準,并且這些污水我們也進行了回用。”
新疆G575線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至哈密公路建設項目路線全長76.5公里,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山嶺區(qū)設計車速每小時80公里,平原區(qū)設計每小車速100公里。建成后,成為哈密山南山北互聯(lián)互通最便捷的交通運輸大通道,助力哈密市一區(qū)兩縣“1小時交通圈”的形成。同時,將從根本上解決哈密市山北兩縣的交通運輸瓶頸問題,增強公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全天候保障交通通暢。
哈密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白建國表示:東天山特長隧道的右洞掘進的貫通,預示著東天山隧道全線通車進入倒計時,保證今年年底確保全線通車。項目對我們經濟社會發(fā)展、民生改善、哈密高質量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更加鞏固了哈密作為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為哈密“三基地、三中心”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融媒體中心記者: 田玉、郭子毅、任立勇、邢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