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ㄎ?廈門晚報記者 顏梅麗 通訊員 洪揚揚)美麗的翔安東坑灣畔,一座大型跨灣大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當中。最近,由市政開發(fā)公司代建的東坑灣大橋建設取得新進展,橋梁墩柱澆筑已完成80%,項目進入箱梁施工階段,項目主體部分預計將于明年6月完工。
進度
橋墩澆筑已完成43座,剩余11座3個月內完成
東坑灣大橋是繼馬新大橋之后第二座跨東坑灣大橋。近日,記者來到東坑灣大橋施工現場,已澆筑完成的橋墩拔地而起,分布在地鐵4號線(跨東坑灣段)兩側。
烈日當空,現場一片忙碌。多臺大型吊車將鋼筋等材料吊送至距離地面16米高的箱梁上。橋上,近百名工人正在綁箱梁鋼筋,現場施工緊張而有序。
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東坑灣大橋橫跨東坑灣,橋梁長1087米,采用雙幅設置,雙向六車道,單幅橋面寬度18米,設計時速60公里。橋梁設計有54座橋梁墩柱,目前已澆筑完成43座,剩余的墩柱將在3個月內澆筑完成。項目開始進入箱梁施工階段,橋梁主體部分預計將于明年6月完工。
亮點
設計兩跨拱形梁,提高橋梁穩(wěn)定性便于船只通行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東坑灣大橋兩幅橋梁分布在地鐵4號線(跨東坑灣段)的兩側。從設計圖上看,東坑灣大橋設計有兩跨拱形梁,這是梁橋設計的亮點,除了提高橋梁顏值之外,這個設計還有兩個作用:其一是大橋建成后便于船只通行,其二是提高橋梁的穩(wěn)定性。
“是亮點,同時也是施工難點。”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拱形梁的澆筑工藝比箱梁更復雜,箱梁的澆筑可以一次成型,拱形梁的澆筑需分九次進行,即模板搭建與混凝土澆筑交替進行。
此外,東坑灣大橋位于沿海位置,地質變化大,高度深淺不一,給支架基礎施工增加了難度。
東坑灣大橋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開發(fā)新工藝,助力項目建設快速且高質量推進。這項新工藝是采用抱箍連接方式固定鋼管支架剪刀撐,與傳統(tǒng)焊接方式相比有兩大優(yōu)勢,其一是抱箍形式的材料使用的是標準件,材料周轉快,縮短了施工周期;其二是抱箍形式穩(wěn)定性好,在施工安全方面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