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云南省科技廳關于印發(fā)云南省科技成果登記和信息發(fā)布實施辦法的通知》(云科獎發(fā)〔2015〕2號),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現(xiàn)將“高地震烈度區(qū)大跨度特長隧道建設與運營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擬進行科技成果登記的相關內容進行公示。
“高地震烈度區(qū)大跨度特長隧道建設與運營關鍵技術研究”科技項目為2019年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課題編號: 云交科教〔2019〕6號),課題承擔單位完成了研究任務并向省交通運輸廳申請了課題結題。2021年3月12日,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了結題評審,專家組認為項目完成了任務書規(guī)定的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同意通過結題評審?,F(xiàn)擬進行科技成果登記,項目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探明了特長高風險公路隧道駕駛疲勞規(guī)律,建立了特長高風險公路隧道疲勞緩解帶設計標準和方法,提出了大交通流特長高風險公路隧道疲勞緩解帶評價方法;
2.建立了高烈度地震區(qū)基于坡率、坡高和基巖上覆巖層厚度等因素影響下的扁平大跨特長公路隧道洞口淺埋段地震動峰值加速度修正方法,修正了動力條件下圍巖抗力系數(shù)取值,提出了基于隧道洞口臨空效應的洞口淺埋段結構內力抗震設計計算方法;
3.提出了大交通流特長公路隧道豎井自然風節(jié)能運營通風設計方法,建立了大交通流特長公路隧道豎井自然風節(jié)能運營通風控制技術,提出了基于區(qū)域動態(tài)立體消防救援圈的大交通流特長公路隧道聯(lián)動防災救援系統(tǒng);
4.提出了基于地表植被生長的地下水位控制標準和基于居民用水需求的地下水位控制標準。綜合地表植被生長與居民用水需求,基于水位線控制標準,得出了大氣降水補給條件下,隧道合理限排量的計算方法。
5. 出版專著1部、企業(yè)標準2部,取得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fā)表論文4篇,培養(yǎng)了一批工程技術人才。其中專著、專利、論文及企業(yè)標準的情況如下:
(1)專著
嚴濤,陳樹汪,劉大剛,秦鵬程,何佳銀,陳湛文. 長大公路隧道視覺疲勞緩解帶設計與評價[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21.
(2)專利
?、僭颇鲜〗煌ㄒ?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種直通式公路隧道地下風機房: ZL 2020 2 0828518.5[P].2020-5-18.
?、谠颇鲜〗煌ㄒ?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種設嵌臺錨桿的端墻式隧道洞門結構:ZL20182 0633046.0[P].2019-01-04.
(3)論文
?、訇悩渫?公路隧道視覺疲勞緩解帶設計初探[J].現(xiàn)代隧道技術,2019,56(S2):458-462.
②陳樹汪,陳湛文,李坤杰,何佳銀.城市海底管廊頂進法施工時荷載計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2020,40(04):324-326.
?、鄱螘员?何俊,何佳銀,荀其訓,王旭華,趙文垣.公路隧道震害特征分析[J].四川建筑,2020,40(04):133-135.
④黃麟堯,何佳銀.長大隧道通風降溫散熱量分析[J].四川建筑,2020,40(04):112-114+118.
(4)企業(yè)標準
?、俟匪淼酪曈X疲勞緩解帶設計技術指南,云南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②大跨扁平公路隧道抗減震設計技術指南,云南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承擔單位:云南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單位:昆明繞城高速公路東南段工程建設指揮部、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員:李志厚、李明洪、王明年、陳樹汪、吳華金、郭建坤、劉大剛、荀其迅、張 博、沈志斌、張玉林、白宏達、王 峰、于 麗、童建軍、李 浩、張 偉、王安民、黃 勇、袁水河、張曉亮、王培國、孫國紅、何 俊、錢伊默、何佳銀。
公示期自即日起15個工作日,即2021年5月19日~年6月8日,凡對項目公示內容、完成單位、完成人員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等有異議,請及時以書面形式向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教育處反映。聯(lián)系電話:0871-65305690。
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教育處
202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