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后的橋梁
2010-12-31 來源:中國橋梁網(wǎng)
一般人都熟悉牛郎織女的故事。他倆一年一度,在“天河”上的“鵲橋”相會。這“鵲橋”就是喜鵲為這對情人搭的一座橋。——這個神話說明橋的重要,雖是神仙,也還需要橋。
古老的趙州橋
據(jù)說世界上第一座橋,是由一大串猴子一個抱一個的腿那樣搭起來的。人類什么時候有橋梁,已很難考據(jù),但在我們中國,至少在1300多年以前,造橋的技術(shù)就已經(jīng)超過當時的世界水平了。有看過“小放牛”京劇的,總該聽過“趙州橋魯班爺修”這句唱詞吧?代表祖國古代造橋技術(shù)的就正是這個趙州橋。這橋在河北省石家莊附近,現(xiàn)在不但依然存在,而且還照樣過車走人。這座橋的形式非常巧妙,在世界上是個大發(fā)明。但它并不是魯班爺修的,而是隋朝的一位工人李春設計制造的。
周游世界五大洲
橋梁是路的“咽喉”,沒有它就過不了河。橋梁在歷史上就曾起過不少重大的作用。橋梁科學技術(shù)在我國和世界上的發(fā)展很快??梢哉f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什么不能修的橋,不能過的大河,而且和可以跨海。不久的將來,如果能在亞洲和北美洲間的白令海峽造座橋——這是完全可能的,就能把世界上除了澳洲和南極洲以外的五大洲,統(tǒng)統(tǒng)用陸路接通起來,到那個時候,坐上汽車就可以周游五大洲了。
像這樣高速度發(fā)展下去,將來的橋梁,比如說,50年后的橋梁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轉(zhuǎn)瞬間一橋飛架
將來的橋梁一定造得非常地快,像武漢長江大橋那樣大的橋,恐怕幾個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時所有建橋的材料,都可以在工廠里預先制成“標準構(gòu)件”,造橋時,在水里把它們拼裝成為橋墩,在橋墩上把它們架設成為橋梁,一口氣作業(yè),幾乎是剛聽說造橋不久,就看見“一橋飛架”了!
將來的橋梁一定造得非常便宜?,F(xiàn)在造橋的費用所以大,往往不在橋長而在橋高,橋一高,兩岸的路面也要高起來,對于高的路面又要造橋,這種橋的下面是陸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橋”。而引橋的工程往往比水上的“正橋”還大。
現(xiàn)在有一種活動橋,橋面很低,平常走車,等到有船過橋時,就把一個“橋孔”開開來,等船過去再關(guān)上。但是因為橋孔的開關(guān)很慢,對于高的路面又要造橋,這種橋的下面是陸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橋”。而引橋的工程往往比水上的“正橋”還大。
現(xiàn)在有一種活動橋,橋面很低,平常走車,等到有船過橋時,就把一個“橋孔”開開來,等船過去再關(guān)上。但是因為橋孔的開關(guān)很慢,對于走車過船都不方便,因而這種橋雖然便宜,卻用得很少。
新式活動橋
將來的橋梁,可就大不同了。橋孔可以用極輕的材料,如用玻璃鋼制成,開動橋孔的機器也比現(xiàn)在的靈活得多,因而開橋、關(guān)橋的時間極短,每次不要1分鐘。而且橋上有自動遠距離控制設備,有船過橋時,它會自動打開橋孔,等船一過去,又立刻自動關(guān)好,車輛可以很快地過河,這樣對于水陸交通,兩不妨礙。這種新式的活動橋,比現(xiàn)在的“固定橋”便宜得多,不要好多年很快就可以實現(xiàn)。
袖珍橋可隨身帶
將來還可能有沒有橋墩的大橋。江中沒有橋墩,對于過船、過水,當然要好得多。將來也會有很小很輕便的橋,可以隨身攜帶,在游山玩水的時候,遇到小河,隨時架起來,就可以在上面走過河。這種“袖珍橋”也許是用一種極輕極軟、強度又極高的塑料制成極薄的管子,用打氣筒打進空氣,這管子就成為一根非常堅硬的“桿件“。用一些這樣的塑料桿件,預先造成橋的形狀,把它們折疊起來,放在身邊,如同帶雨衣一樣,需要過河時,打打氣就架起一座橋。
“無橋飛渡”
將來還會出現(xiàn)“無橋飛渡”。那時的車子裝有利用空氣“浮力”的設備,在高速度時,車子就會稍微離開地面,不靠地面支持而飛速前進,遇到小河,就能一躍而過。這種長了“翅膀”的車子越來越多,將來在大河修橋時,只要在水里造幾個橋墩,當車子跳上第一個橋墩,由于橋墩的反擊,就跳上第二個橋墩,不論河面多寬,多跳幾跳,也就跳過去了,這樣的“無橋的橋”,該算是最先進的橋吧!
![](/statics/images/images2020/d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