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潮涌東風勁,揚帆奮進正當時。“五一”期間,隨著重慶新森大道工程最后一環(huán)預制襯砌的精左幅拼裝圓滿完成,為全國首例明挖裝配式隧道左幅按期貫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森大道(鳳湖路至高龍大道段)位于重慶市高新區(qū)金鳳園區(qū),項目為園區(qū)南北向城市主干路,道路全長2.5km,雙向八車道,隧道全長790m,其中K1+255~K1+700采用明挖隧道,該段部分采用裝配式襯砌設計,裝配式段左線里程為K1+277.308~K1+691.805,右線里程為K1+272.264~K1+691.805。裝配式隧道設計采用預制構件A、B塊+現澆仰拱C方案,在構件廠完成A、B塊的生產與存放,待滿足要求后,運輸到指定地點進行現場安裝,左幅208環(huán)、右幅209環(huán),共計417環(huán)。
“裝配式隧道的實施,不僅實現了明挖隧道襯砌標準化生產,大大提升了隧道工程品質,還極大地縮減了施工工期,更重要的是符合綠色環(huán)保要求,響應國家“雙碳”戰(zhàn)略的導向與目標。”中建七局西南公司項目經理王東5月4日告訴記者說,該項目為重慶高新區(qū)重點項目,業(yè)主對項目工期、質量要求嚴格,面對工期影響因素多、大體積混凝土質量控制難度大、施工人力和物力投入大、安全風險大等壓力,公司及項目團隊經過多次考察調研、決定創(chuàng)新采用裝配式隧道結構進行建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公司成立科研工作組和技術攻關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推進技術問題解決,先后研發(fā)設計高精度模板、吊具、運輸板車及固定裝置、拼裝臺車,并借助BIM技術進行施工模擬及數值模擬軟件對吊裝、運輸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構件穩(wěn)定性進行驗算,解決了預制構件的生產、運輸及拼裝的一系列技術難題,為全國首例裝配式拱形隧道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王東稱,企業(yè)精心建設了裝配式預制構件工廠、修建運輸便道。還針對裝配式拱形隧道預制技術、施工質量安全控制等,科研團隊與重慶高新開發(fā)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機中聯有限公司、重慶交通大學組建工作小組,利用多方的平臺優(yōu)勢,充分開展相關科研工作,以便取得更具深度和使用性的科研成果,打造裝配式拱形隧道專業(yè)技術品牌。
自裝配式隧道實施以來,該項目部始終把抓好工程安全、質量放在重要位置,精心組織施工,合理調配人、材、機搶抓工期;堅持樣板引路,全過程嚴把施工質量、安全關,實現閉環(huán)管理,為順利推進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通過施工方案優(yōu)化,加大施工設備與人員投入等舉措,先后克服了施工環(huán)境復雜、技術要求高、安全風險大、疫情影響等諸多難題,順利完成各個施工節(jié)點目標,工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業(yè)主單位負責人表示,此次裝配式隧道左幅預制襯砌的順利完成,證明項目高精度模板及預制構件生產、現澆仰拱精度控制、重型構件吊裝及運輸、拼裝臺車研發(fā)以及重型構件拼裝技術等研究經得住考驗,為后續(xù)推廣裝配式隧道積累了相關經驗。希望項目部再接再厲,通過裝配式隧道的施工實例,為后續(xù)類似工程的實施提供借鑒價值與規(guī)范性指導。記者 李國 通訊員 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