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4點,隨著最后一罐混凝土澆筑完成,東西軸線魚梁洲段項目東津明挖段隧道主體結構全部完成,過江隧道離全線貫通又更近了一步。
東西軸線魚梁洲段項目工程采用全隧道結構形勢,全長5.4公里,其中樊城、魚梁洲、東津三段為4.4公里的明挖隧道。東津段隧道自漢江岸堤起施工,全長495米,設計坡度4.8%,根據(jù)開挖深度及地質條件采用了“放坡開挖、鉆孔灌注樁+止水帷幕、地連墻圍護”的形式,包括三層架空層120米,兩層架空層100米,單層95米和敞開段180米,其中岸堤處最大垂直開挖深度達27米,位于漢江正常水位以下約23米,為全線明挖最深,與即將對接的東汊沉管E6管節(jié)僅一墻之隔。由于地質為砂卵石及臨江強透水,安全風險、組織難度極大,隧道與漢江接壤處共采用5層鋼支撐和2層混凝土支撐,分6層澆筑完成。
東津明挖段隧道于2019年8月開工,2020年4月1日東津與漢江沉管水陸對接端基底完成封底,同年10月15日完成封頂,12月26日行車道正式貫通。此次明挖段隧道主體結構全部完成,對過江隧道全線貫通有著重要意義。
據(jù)悉,襄陽東西軸線是聯(lián)系樊城老城區(qū)與東津新區(qū)的新快捷通道,全長26.3公里。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魚梁洲段全長5.4公里,為雙向6車道城市快速路,主線設計時速60公里,以隧道施工為主,其中下穿漢江的沉管隧道總長約1公里,為漢江第一條公路隧道,也是華中地區(qū)首條沉管隧道、國內整體建設規(guī)模最大的內河沉管隧道,對引領內河沉管隧道技術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