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胡應湘談港珠澳大橋:中國橋梁建設已達世界級
2018-02-07 
        

        香港合和實業(yè)有限公司的董事會主席胡應湘(中)與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們合照鄧媛雯攝

        中新網中山2月5日電題:港珠澳大橋建設最早提出者胡應湘:中國橋梁建設達世界級

        中新網記者鄧媛雯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12月31日,備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亮燈,目前該工程將迎來交付驗收,驗收通過后,意味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將正式完工。

        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由粵港澳三地合作共建。

        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全長55公里。其中,主體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橋梁,2個面積為10萬平米的人工島和一條長達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能抗16級臺風、8級地震。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后,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由現在的水路約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到20至30分鐘內,首次實現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對接,將極大縮短港珠澳三地間的距離。

        提到港珠澳大橋,有一個人的名字總會伴隨著港珠澳大橋經常被提起,那就是最早提出建設港珠澳大橋的設想者——香港合和實業(yè)有限公司的董事會主席胡應湘。

        從1983年最早提出興建伶仃洋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前稱),到如今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交付驗收,等了近35年之后,4日,受港珠澳大橋建設方的邀請,胡應湘第一次站在了港珠澳大橋上。

        胡應湘在廣東中山出席“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景觀設計暨工程美學研討會”時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的采訪,詳談了其與港珠澳大橋結緣的一些不為人知的往事。

        中國改革開放后,胡應湘是最早進入內地發(fā)展的香港企業(yè)家之一。他坦言,當時由于香港的勞動力短缺,人工貴,香港的工業(yè)發(fā)展被迫向內地轉移。

        在對比了香港和廣東的珠三角洲,胡應湘驚喜地發(fā)現,珠三角洲不僅有大量土地,同時有優(yōu)質勞動力,且工人工資不到香港的5%。

        “如果發(fā)展工業(yè)區(qū),有幾樣是必須的東西:通訊系統(tǒng)、交通系統(tǒng)和電力供應?!焙鷳骈_始大力投資興建包括虎門大橋、廣深高速、沙頭角電廠等的基礎設施建設。

        1983年,胡應湘率先提出了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的伶仃洋大橋(港珠澳大橋前身)的大膽方案。

        “我最早提出的建議是,由香港屯門最西部建一座橋到內伶仃島,再到珠海的淇澳島,那時候的香港大嶼山還沒有路?!碑厴I(yè)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土木工程系的胡應湘說,其是借鑒了美國的建橋經驗,認為“人家能建的,我們也能建。”

        眾所周知,港珠澳大橋是由胡應湘最早提出興建,然而時任珠海市委書記的梁廣大也是功不可沒。梁廣大非常清楚跨海大橋對于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性,自1988年開始,便為修建伶仃洋大橋不停地奔走,直至1998年卸任珠海市委書記,他仍然心系大橋的建設。

        1997年12月30日,伶仃洋大橋項目被正式批準立項;到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橋開始動工建設。

        胡應湘曾說過要自己出資興建港珠澳大橋,對此他笑稱“當年說要自己出錢建橋,是因為地區(qū)的發(fā)展需要,所以才去推動。其實誰建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建出高水準的大橋?!?br />
        “站在港珠澳大橋上,我最大的感觸是中國的建筑水平在30年里得到了大大提高,現在中國的橋梁建設可以說是達到了世界級的水平了。”胡應湘開心地說“軟件的提升很重要。港珠澳大橋的建成,讓我看到,內地專業(yè)人士的水平提高了,設計、施工團隊的整體能力也提升了,這些比其他的條件都重要?!?完)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