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橄欖山軟件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葉雄進在2017中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峰論壇發(fā)言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今天組織會勘察設計雜志社搭建這個平臺,讓我們有機會給大家做這樣一些交流和分享。
今天上午的時候,各位領導、各位行業(yè)的專家高屋建瓴地在建筑行業(yè)里面做了一些分享,我們收獲很多,每個人幾乎都提到了一個點,就是BIM,我很高興聽到這一點。我作為一個BIM的實踐者,一直在中國的市場深耕了十多年,我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在BIM具體的應用當中我的總結,以及我所創(chuàng)立的公司做的一些事情。
我分四個部分來講,第一個是中國十三年BIM的歷程復盤;第二個是中國BIM發(fā)展技術路線的分析和總結;第三部分是橄欖山軟件融合中國BIM的現(xiàn)狀,我們怎么來做事情,來支持大家;第四個部分看一下BIM未來的發(fā)展和展望。
我一直是從事軟件研發(fā),我們所有人都是在軟件研發(fā)領域深耕了很多年,所以我們是一個技術驅動性的公司。我們現(xiàn)在研發(fā)的產(chǎn)品叫橄欖山,快模,快速地建立BIM模型、使用BIM模型,我們的用戶群非常大,有10多萬的用戶,包括北京市設計院、中建系統(tǒng)的很多公司,都在采用我們的解決方案。我們也獲得了一些社會上的肯定,包括臺灣的用戶和香港用戶使用我們的解決方案;70%的萬達設計院使用我們的方案,以及新機場也有使用我們的方案。
我們首先看一下BIM在中國13年是一個什么樣的情形,2004年BIM代表軟件Revit進入中國,Autodesk大力在設計院推行BIM。中間經(jīng)過中國本土的軟件廠商基于Autodesk的平臺做本地化的解決方案,現(xiàn)在政府一些主管機構,有一些政策、文件鼓勵BIM的發(fā)展。BIM在過去的十來年當中,也是中國建筑行業(yè)新技術的一個熱點。
理想的BIM發(fā)展模式是這樣的,設計院創(chuàng)建BIM模型,并且出施工圖,然后交給施工BIM應用,最后到運維BIM,這樣一個發(fā)展模式是理想的一個模式。
但是經(jīng)過13年的發(fā)展,沒有一家設計院完全用BIM模式設計出圖,不超過五家堅持做BIM的正向設計,這是在工農(nóng)建行業(yè);當然在其他行業(yè),在工農(nóng)建現(xiàn)在的工作流程,BIM還是不錯的,裝配式結構也是不錯的。最后是95%的設計院如果用了BIM的話,他們會用翻模的模式來實現(xiàn)BIM,這個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經(jīng)過13年的發(fā)展是這樣一個結果。
介紹一下什么叫翻模,就是按照二維設計圖紙,把三維繪制出來,建立BIM模型,這個叫做翻模。
設計院BIM理想的發(fā)展模式與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是什么原因?第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軟件的性能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快,所以設計院需要更多的時間,是傳統(tǒng)的1.5-2倍的時間,所以設計成本會增加1.5-2倍。
很多設計院都已經(jīng)嘗試了用BIM做正向設計,但是有些單位已經(jīng)回頭了,但是他覺得這種方式做下來我們的利潤并沒有增加,我們設計師的工作增加了。因為用BIM來做設計,很多工作要前置,比如說管線綜合,原來是交給施工單位來做,如果用BIM來做設計,是放在設計單位,這樣工作前置,設計院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而他們的收入不能呈現(xiàn)一個增長的狀態(tài),活多了,錢沒有增長。
第三個原因,是甲方不能給足夠的設計周期,因為甲方總是想催這個圖,趕緊去做審批,所以一般緊急項目、大項目都無法使用BIM。
最后在法律層面上,3D模型尚沒有法律作用,依舊以2D圖紙作為交付資料,設計院沒有動力辛苦建模,因為建模調(diào)模很辛苦。但是很多地方又需要用BIM,所以呈現(xiàn)的結果就是,這個過程當中第一環(huán)就斷了。
所以現(xiàn)在怎么辦呢?又要實心BIM,很多單位是聘請第三方的咨詢機構,根據(jù)二維的施工圖創(chuàng)建模型,交給施工單位;或者是設計院成立了一個BIM中心,把二維圖紙做成三維模型,然后向后延伸來使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原來有代替環(huán)節(jié),是因為能夠向甲方收到費,所以他們有動力去做這個事情。
這里提到一個關鍵詞,叫做翻模,這在BIM當中占了絕大部分工作量,就是先建立一個模型。BIM的應用比較好的點在哪里?我們通過分析,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無法超越傳統(tǒng)的工作效率的地方,BIM難以介入,比如說設計出圖、比如說工程算量,如果這個效率、速度不能超越以前,在這一點上很難進入。
那么它進入到哪些方面呢?就是我們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說二維無法解決空間、管線的問題,所以這一塊BIM的應用非常顯著,管線綜合、以及根據(jù)綜合進行出圖、設計的優(yōu)化、情況的分析,產(chǎn)品質量的保證是很重要的作用,這幾點在以前沒有用BIM軟件的話,很難去解決。所以這一塊BIM得到非常好的應用,幾乎每一個項目在BIM管線綜合、增加分析這一塊很好用。
第三個是輕量化的應用,現(xiàn)在隨著云和移動手機的快速發(fā)展,建筑行業(yè)后續(xù)的施工和運維這一塊也使用三維模型加入進來,所以輕量化的問題需要可視化,這時候也需要BIM模型,所以在這幾點上得到了非常好的應用,它的價值非常好地體現(xiàn)出來了。
所以我們總結出來是,BIM模型有了以后,我們總結出來就是管線綜合、碰撞檢查、警告分析、復雜空間推敲、管線綜合出圖、施工方案多方的交流溝通,他們對著模型進行交流溝通,效率非常高,很快能夠說清楚,以及輕量化這一塊的應用。
根據(jù)這幾塊的應用,我們需要面臨這樣的一些任務,在BIM應用的時候做翻模、做管綜、做工程量、做造價、做輕量化,每一個任務我們都面度很多難題。比如我們在翻模的時候,需要建立一個組庫,快速地建模。
第二個是快速建模軟件和翻模軟件,把模型快速表達出來,土建的深化、機電深化、墻上開洞、檢查,以及做完管綜以后怎樣出圖。在工程量方面,防水層、灰面層,以及構建工程量的扣減,以及在輕量化的應用,輔助完成這些任務。
所以我們看到這些需要以后,我們就做了軟件,來實現(xiàn)這一塊BIM的需求,提高這一塊的效率和準確星。在這個演化的過程當中,我們與萬達集團以及萬達集團所合作的設計單位,以及機場的建設方、城建集團蘇州設計院有很多的合作,他們也覺得挺好,適應他們的工作需要,也代表了中國用戶的需求。
我們剛才舉的例子,就是這樣一個BIM發(fā)展的現(xiàn)實,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我們研發(fā)了從二維到三維這個模型的自動轉換,效率能夠提高百倍;我們創(chuàng)建了BIM深化模型軟件,更加細致、真實的建筑,包括面層孔洞、管線的連接。
這是我們研發(fā)的軟件體系,包括土建翻模、機電翻模、模型的深度化、模型出土、組庫等等許多的功能,圍繞現(xiàn)在的工作任務。所以我們現(xiàn)在實現(xiàn)的目標是高效的建筑、碰撞的檢查設計的優(yōu)化、管線綜合并出圖。實際上在現(xiàn)在這個里面有一個閉環(huán)應用,這是免費使用的,非常方便。
這個是從DWG到BIM模型的自動轉換程序,在Revit里面,只要把它連接進來,直接轉換成一個Revit三維模型,全部在Revit里面操作,大概幾秒鐘時間就把這個模型創(chuàng)建好了。同樣我們也提供完備的模型解決方案,解構了翻模,風管的翻模以及橋架的翻模等等。
在土建深化方面,我們提供了做好管線以后在墻上開洞,可以批量地實現(xiàn),管道在BIM模型上我們也完全支持。
土建深化方面,我們還增加了圈梁構造柱、面層等等;在批量創(chuàng)建面層方面,我們滿足算量的需要,面層方面我們在首都新機場也得到了應用,我們能夠一鍵把所有房間里面的面層創(chuàng)建好,無論是梁底、板底、墻面等等。這就是一個房間,會把這個房間里面的梁底下、板底下的抹灰全給做好。
這是萬達體系的需要,萬達體系就是用BIM來做結算的,所以要求非常準確。這是工程量的扣減,只要一個命令就能夠把所有工程量的扣減關系完成,大大地提高了并購的效率。還有單向的扣減,切柱、板梁、切墻等等這些具體的內(nèi)容。
在機電方面,我們做了很多的工具和功能,比如管線的連接、管線和設備的連接、管線綜合、管線翻彎。管線翻彎如果手工做的話要花很多時間,我們現(xiàn)在只要點幾下鼠標,就可以迅速完成管線能夠繞開障礙物。
這是徑高的計算和控制,徑高對工程質量非常重要,通過這個能夠分析出現(xiàn)在的徑高,以及哪些地方耽誤了徑高,然后去處理它。還有碰撞,我們做了碰撞的檢查和報告,可以把整個項目,包括鏈接模型當中所有的碰撞找出來,形成一個成果提交給設計方,然后糾正問題。
這是萬達BIM模型創(chuàng)建的流程,橄欖山軟件應用在其中。
橄欖山軟件有五大核心要點,主要是加快模型的創(chuàng)建速度、加快管線綜合的準確性,實現(xiàn)碰撞報告,看看最后有沒有問題,最后做出圖,用于機電的施工。
我們在云和移動應用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實現(xiàn)云和手機端,對工程和現(xiàn)場的物料進行管控。這是我們這個解決方案的用戶,非常多,包括香港的用戶、臺灣的用戶。
這是北京城建集團使用我們解決方案的一些感言,覺得非常高效,感覺輕松,不像以前感覺到特別累。
這是設計院方面的代表,在做萬達項目的時候給我們的一些反饋;這是在機電方面,這是他們在使用我們的機電方面的一些體驗。
BIM技術的發(fā)展展望和未來,之所以我們采用這種方案,就是因為Revit軟件運行的速度不如我們想象的快,我們以前在做設計的時候,很多平面圖都在一個文件上,運行速度非常快。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即使是一個專業(yè)可能要做幾個模型,這樣導致整個工作效率都很低。我覺得未來如果Revit走正向設計能夠走通的話,前提條件是運行速度大幅度提高,提高1-2倍的時候,會成為正向運用的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第二個是我們希望審批流程以及模型在工程流程當中的作用,在法律上規(guī)定下來,而且能夠給設計院從管理層面更多的補償,因為他們做了很多前置的工作、精細化的工作,把很多事情放在前端解決問題,他們的費用就會高一些,有一定的支持。一旦設計院用了BIM,那么后面的整個建筑行業(yè)BIM的流程包括到施工,就會非常的流暢。
所以BIM設計是未來、是趨勢,這個毫無疑問,但是需要時間,我們需要等待條件的成熟,還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我們橄欖山正在研發(fā)BIM正向設計方面需要的解決方案,來滿足未來的需要。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