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河共起舞變坎坷為坦途——探訪陜西沿黃公路之一
2017-06-28
6月12日至18日,由中國交通報-記者劉興增、張力峰、王惠(特約記者)、白秋薇、付饒、衛(wèi)濤、王博宇、張雅璇(特約記者)、張維鵬組成的“砥礪奮進的五年”主題采訪團,深入陜西省渭南、韓城、延安、榆林四市,實地探訪即將全線貫通的陜西沿黃公路。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這是陜北民歌里的唱段。黃河“九十九道灣”用歌曲的形式表達出來,帶有強烈的浪漫主義氣息,但藝術的浪漫回避不了現(xiàn)實的難題。在現(xiàn)實中,黃河“九十九道灣”多用來代指溝壑縱橫、山川險阻。因此,這里需要路,需要更好的路。
目前處在施工尾聲的陜西沿黃公路,便是響應這一群眾需求的路。它起自渭南市華山腳下,北至榆林市府谷縣墻頭鄉(xiāng),全長約828.5公里,總投資64.5億元。
今年8月,沿黃公路就將建成通車,屆時,黃河“九十九道灣”將更加彰顯出秀麗山川、大好河山。
部省協(xié)力統(tǒng)籌推進
“我們渭南段101公里的沿黃公路,從2009年開始到現(xiàn)在,修了整整8年。”陜西省渭南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宏德告訴記者。而耗時8年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記者從陜西省交通運輸廳了解到,由于建設資金不足,在最初的路網(wǎng)規(guī)劃中,沿黃公路既非國道,也不屬于省道,致使項目進展緩慢。有的路段遲遲開不了工,有的路段盡管舉行了開工儀式,卻無法推進實質(zhì)性建設。渭南段的101公里沿黃公路,之所以修了8年,正是由于資金不足。
不過這一問題在2012年有了改觀。當時,交通運輸部在制定《國家公路網(wǎng)規(guī)劃(2013年—2030年)》時,將沿黃公路納入221省道,按干線公路標準進行建設?!把a助標準高了,沿黃公路建設速度就得到了實質(zhì)性提升?!标兾魇〗煌ㄟ\輸廳副廳長徐明非說。
陜西省委、省政府對沿黃公路也十分重視。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曾指出,沿黃公路建設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要真正打造一條造福百姓的生態(tài)觀光致富路。
在交通運輸部和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陜西省交通運輸廳積極開展沿黃公路的建設管理工作。尤其是2015年以來,陜西省交通運輸廳進一步加強對沿黃公路的建設管理和督導,從規(guī)劃設計、資金安排等方面重新提出思路,全面安排部署,將沿黃公路作為全省普通公路一號工程重點推進,全面打響沿黃公路建設攻堅戰(zhàn)。
項目沿線各地政府對此也高度支持,及時解決資金籌措、征地拆遷和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年財政收入僅為3000萬元的吳堡縣,甚至為沿黃公路建設拿出了8000多萬元配套資金,幾乎相當于其3年的財政收入。
為全面提升沿黃公路服務品質(zhì),2016年9月,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委托專業(yè)設計單位會同沿線市縣政府及旅游、農(nóng)業(yè)、文化等部門,對沿線城鎮(zhèn)分布、路網(wǎng)布局、旅游資源和扶貧需求進行了詳細的調(diào)查;確定以打通旅游景點及貫通鄉(xiāng)鎮(zhèn)道路為重點,認真開展區(qū)域路網(wǎng)改造規(guī)劃。同時,針對項目沿線服務區(qū)、公交??空尽⒂^景臺、停車區(qū)等配套服務設施的提升展開深入研究,目前此項工作已基本完成。
“1米沿黃路,相當于施工人員挖了195立方米的砂石”
從華山腳下開始,沿著黃河一路向北,在經(jīng)歷一小段江南水鄉(xiāng)般的景象之后,絕壁危巖便成了這段路程的主要畫面。尤其是延安市宜川段309國道以南的28.6公里沿黃公路,最為引人注目。該路段為新建路段,采用施工設計總承包模式,工程投資6.34億元,技術標準為二級公路。
這段公路均位于臨河半山腰和懸崖峭壁之上,路基以上為萬仞高山,數(shù)丈深淵以下是滾滾黃河,山高路險、梁卯連綿、溝壑交錯,施工場地極為狹小,材料運輸十分困難。同時,該路段還要穿越14公里無人區(qū),穿越97座大小山頭。
沿黃公路宜川項目管理處處長蘇東東告訴記者,為了開展這28公里沿黃公路的施工,項目管理處專門修建了17條便道,總長更是達到了277公里,接近延安到西安的高速公路里程。高峰期全線有15支便道施工隊在常
“整個工程量非常大,打個比方,1米沿黃路,相當于施工人員挖了195立方米的砂石。”蘇東東說。
除此之外,沿線還安裝動力線60多公里,配套8個變壓站、7個通訊信號放大器,使用炸藥1300多噸,挖山平地150畝,建造兩個預制常由于環(huán)境艱苦,不少農(nóng)民工承受不住,走了來,來了又走,部分勞務隊更換工人達十幾次之多。
不僅是宜川,沿黃公路的難點遍布全線。
榆林市境內(nèi)的沿黃公路是陜西沿黃公路中里程最長、建設規(guī)模最大、投資最多、工程最復雜的一段,全長417.9公里,總投資24.3億元。由于地勢險要,黃河岸邊的很多地段就連熟悉地形的當?shù)厝硕紵o法到達。迫不得已,沿黃公路榆林段有近三分之一路段的測設是先乘船順黃河而下進行目測,再結合經(jīng)驗大概估算工程量。測量難、建設更難,榆林段地質(zhì)環(huán)境復雜,膠泥、砂巖、黃土、沙礫、風化石等眾多不同的地質(zhì)構造會在一個區(qū)域內(nèi)同時出現(xiàn),于是,換填墊層、強夯、砂石樁、拋石擠淤……凡是能想到的建設方法,在沿黃公路上都用了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