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危舊橋梁管理問題分析
2017-06-05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對交通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舊橋陳舊老化,破損現象日趨嚴重,許多舊橋難以適應日趨增長的交通量需要。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我國危橋數量約4000余座13萬m,載重荷載標準低的情況也相當嚴重,全國中小型橋梁,荷載標準為汽-15級以下約占8.6%,有11萬m,雖然改建了一部分危橋舊橋,但仍有相當大數量危橋還在使用中。橋梁的這種狀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 存在問題
橋梁設施維修養(yǎng)護的目的是經常保持其完好狀態(tài),并延長其使用壽命。反之,橋梁失養(yǎng),則必使橋梁處于病害狀態(tài),帶病工作,既包含著安全隱患,亦將大大縮短其使用壽命。
舊橋維修其技術上往往較設計新橋要繁雜,技術難度大,風險也大,而且其經濟效益低,沒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和奉獻精神的單位和專家,是不愿意去接受這種任務的。設計理論固然重要,但其往往為了實用和可能,而對問題作了必要的簡化,忽略了一些難于計算的因素,有些設計構造只是經驗,缺乏理論基礎。橋梁的實際工作狀況和這些尚有一定的距離。病害分析時必須花更大精力,要盡可能去搜集已經丟失的原始技術資料,更多地考慮橋梁的實際工作條件和狀態(tài),進行必要的試驗檢測,才能找準原因,對癥下藥,去進行維修、加固或局部改造。近年來交通、市政施工企業(yè)的建立如雨后春筍,每年建成的橋梁不斷增多,而養(yǎng)護維修的撥款卻極端失調,管養(yǎng)隊伍的組織建設和業(yè)務建設相當滯后。管養(yǎng)部門的領導者深感責任重大。為保持橋梁經常處于良好狀態(tài),延長其使用壽命,對中小橋梁病害進行的檢查和分析、修理和加固等工作。
2 橋梁病害的分析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
2.1 人為差錯。往往是設計、施工、使用等環(huán)節(jié)中人為差錯造成的。
2.2 疲勞損傷。橋梁結構所承受的車輛荷載和風荷載都是動荷載,會在結構內產生循環(huán)變化的應力,不但會引起結構的震動,還會引起結構的累積疲勞損傷。由于橋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勻和連續(xù)的,實際上存在許多微小的缺陷,在循環(huán)超載作用下,這些微缺陷會逐漸發(fā)展、合并形成損傷,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觀裂紋。如果宏觀裂紋不得到有效控制,極有可能會引起材料、結構的脆性斷裂。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2.3 橋梁的超載 一方面可能引發(fā)疲勞問題。超載會使橋梁疲勞應力幅度加大、損傷加劇,甚至會出現一些超載引發(fā)的結構破壞事故。另一方面,由于超載造成的橋梁內部損傷不能恢復,
將使得橋梁在正常荷載下的工作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從而可能危害橋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 改進措施
3.1 領導重視。
解決橋梁維護的檢查設備和儀表問題并不困難。只要各級領導和管理部門充分重視,撥發(fā)少量專款,可由養(yǎng)護維修單位分期分批予以添設。建議頒發(fā)強制性條文,強調檢查設備的重要。要求設計必須列入,作為驗收、接管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大的設計單位應當廣泛征求養(yǎng)管部門的意見,制定若干檢查設備的參考圖、通用圖和標準設計圖,以促進此項工作的開展。
3.2 配備檢查人員,在橋梁設施的管理、養(yǎng)護部門,也很需要有一支素質很高的、穩(wěn)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隊伍。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并對管轄范圍的橋梁的病害歷史有所了解和記憶(這就需要有精干的常規(guī)維修隊伍,而不是臨時拼湊的人員);
3.3 必須在橋梁上安設固定及活動的檢查設備;檢查人員還應當攜帶必要的觀察儀表。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之第八節(jié),雖要求“對特大、大橋的上部構造設置檢查通道、扶梯、吊桿等專供檢查養(yǎng)護用的設備,以保證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較高墩臺還應設圍欄、扶梯等”,
3.4 遵守中小橋梁的定期全面檢查的周期《公路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一般為3年,視情況可1~5年進行一次,似已不適應客觀實際的需要,一般定期全面檢查應該每年一次;特殊檢查應視實際需要而定,而且應該委托有相應能力的單位來承擔。在檢查的基礎上,分析病害,摸清維修、中修、大修工作量,再分輕重緩急去安排維修或大、中修工作計劃與資金。這里重要的是維修或大、中修經費的撥付并形成穩(wěn)定的制度。通過橋梁病害的檢查、分析,可以發(fā)現設計、施工考慮不周的問題,發(fā)現當時技術條件的局限,使以后的工作得到改進,也有助于今后相關規(guī)范條文的修訂。
4 結語
以上一些問題說明了對待舊橋梁的養(yǎng)護管理需要領導高度重視,在橋梁設施的管理養(yǎng)護部門都需要有一支很高的、穩(wěn)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隊伍,要提高橋梁施工質量,做好舊橋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保證安全暢通。
![](/statics/images/images2020/d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