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川藏公路告別“通麥天險”紀實
2016-10-15 
        (原標題:川藏公路告別“通麥天險”紀實)

        如今在通麥的易貢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的一條主要支流)上,橫跨著三座橋梁,最上方為今年通車、承重量可達400噸的通麥特大橋。陳韜彬攝

        正在通麥大橋上執(zhí)勤的中國武警交通二支隊九中隊官兵。陳韜彬攝

        中新網(wǎng)林芝10月14日電(記者陳韜彬)“通麥一旦出事那就是大事,掉進江中基本無生還希望?!蓖滊m然告別“天險”,但在此駐守16年的王發(fā)明至今談起通麥仍心有余悸。

        位于中國西南部的川藏公路于上世紀50年代建成,是川西和藏東南地區(qū)生產(chǎn)生活和戰(zhàn)備物資運輸?shù)奈ㄒ魂懮贤ǖ溃环Q為“國防大動脈”、“旅游黃金線”。川藏公路素來以險著稱,位于西藏林芝波密縣境內的“通麥天險”便是其最險的一段,路段經(jīng)過的102滑坡群號稱“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開鑿在帕隆藏布大峽谷絕壁之上、彎急路窄的“14公里便道”則有著“死亡之道”之稱。

        今年4月13日,川藏公路318國道102滑坡群和通麥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車,包括打通了五條累計全長6180米的隧道,和架設了雄偉壯觀的通麥特大橋等大小6座橋梁,這標志著泥石流、塌方等災害頻發(fā)的“通麥天險”永久解除。

        “之前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救援求助,每年在此救助的人員不下于100人。”中國武警交通二支隊三大隊隊長王發(fā)明告訴中新網(wǎng)記者,他此前所在的三大隊九中隊負責通麥大橋及其附近68.44公里路段的養(yǎng)護保通和應急救援,“在通麥16年,見到最多的就是翻下江中和山溝里的車輛。幾年前就發(fā)生過一輛客車在‘14公里便道’處翻車掉入江中造成多人傷亡的車禍”。

        不僅是過往車輛,在實施道路搶險保通過程中的官兵們也是時刻處于危險之中。

        2008年10月,連日降雨致使整個“14公里便道”發(fā)生塌方,道內泥石流不斷。便道兩端近百臺車輛受阻,少數(shù)幾輛車被困在飛石、塌方不斷的險境中。三級士官彭斌斌奉命駕駛裝載機實施搶通救援,就在清理完最后一鏟余方時,長時間受江水浸泡和雨水沖刷的路基突然塌陷,他連同機械一起滾落近百米深的懸崖江中,機身解體。后來才得知,在裝載機滾落的第二圈,彭斌斌瞅準前擋風玻璃破碎的時機,果斷曲身抱頭跳出駕駛室,成功與機械脫離,絕處逢生。

        “掉進江中基本無生還希望,這也許是惟一一次。”王發(fā)明說。

        如今在通麥的易貢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的一條主要支流)上,橫跨著三座橋梁,從2000年因特大山體滑坡將原有的水泥橋沖毀而搭建的簡易鐵索橋,到同年架起只能承擔20噸的通麥大橋,再到今年通車、承重量可達400噸的通麥特大橋,江上的橋已經(jīng)換了三代。這三代橋見證了川藏公路16年的發(fā)展變化,也承載著駐守在此的官兵長久的心愿。

        王發(fā)明說,通麥大橋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他從新兵入伍的那一天開始便在通麥大橋上執(zhí)勤,當時和其他交通官兵的主要任務就是保障橋梁安全,對來往車輛進行疏導和超重檢查。

        “那時通麥大橋走的是單行線,遇上雨季,道路損毀,一堵好幾天?!蓖醢l(fā)明說,“現(xiàn)在路修好了,橋修好了,我特別滿足,這也是官兵們的心愿?!?br />
        據(jù)介紹,九中隊自1996年上勤通麥68.44公里路段以來,該路段每年斷通時間從100天以上縮短至近期的200小時以內。

        “今年通麥特大橋和隧道等投入使用后,通麥段的交通已徹底改善?!蓖醢l(fā)明稱,如今位于橋頭兩端的過往車輛檢查點也基本不用,九中隊的交通官兵再也不需要查重,只需做好橋梁的保養(yǎng)維護工作。(完)

        (原標題:川藏公路告別“通麥天險”紀實)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