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探海淘沙何懼險創(chuàng)新驅動勇爭先——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泥沙科研團隊創(chuàng)新紀實
2016-06-03 
        

        和緬甸船員一起工作。

        項目負責人參與E15沉管安放現場決策會。

        港珠澳大橋泥沙回淤研究現場含沙量數據采集。

        乘風破浪,出海作業(yè)。

        海岸河口研究中心獲四部委聯合表彰。

        副院長張鐵軍(左一)參與現場勘察。

        監(jiān)測天津港受災區(qū)雨水水位。

        現場記錄數據。

        人工島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試驗研究。

        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與風雨相伴,逐潮涌而行,丈量海底數據,把握風浪脈搏,為港口航道建設出謀劃策。

        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沖鋒在災后防治、攻堅克難的第一線,憑借高超的技術和先進的設備服務社會、引領行業(yè)。

        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不畏環(huán)境艱苦和疾病戰(zhàn)亂,將汗水灑在世界各地,樹立起我國水運科研的國際品牌。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的泥沙科研團隊正是這樣的團隊。劈波斬浪、自主創(chuàng)新,他們是我國泥沙科研的領跑者,是“四個交通”的建設者,是國家戰(zhàn)略的推動者。獲評“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他們實至名歸。

        ■院領導寄語

        由工程泥沙研究轉向環(huán)境泥沙研究

        院長兼黨委副書記張華勤

        泥沙科研專業(yè)在部天科院的歷史最悠久。上世紀50年代成立的天津港回淤研究站和交通部西南水利水運科學研究所,主要從事海岸和內河泥沙問題研究,部天科院由這兩個單位整合組建而成。在半個多世紀的科研工作中,泥沙科研團隊解決了天津港、黃驊港等幾乎我國沿海所有港口以及長江、西江等幾乎我國所有大江大河的泥沙淤積問題,是部天科院的支柱專業(yè)之一,也是我國水運科研的重要智囊。

        泥沙科研團隊的貢獻突出。從葛洲壩、三峽大壩,到港珠澳大橋、長江黃金水道,新中國成立后,幾乎所有沿海港口、大江大河的航運建設,都有泥沙科研團隊的智慧,形成以天津港為代表的淤泥質海岸和以黃驊港為代表的粉沙質海岸的建港技術,以洋山港為代表的離岸島群建港技術,以及山區(qū)、平原河流航道整治技術,成為天科院十大創(chuàng)新技術中最主要的五大技術,為我國水運工程建設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

        泥沙科研團隊在行業(yè)內的影響巨大。經過幾代人的探索,成功解決了天津港、黃驊港、珠江口、南沙港等制約港口發(fā)展的泥沙淤積問題,使部天科院泥沙科研團隊在行業(yè)內影響巨大。

        泥沙科研團隊積極配合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在一些急、難、險、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港珠澳大橋的臨危受命,深中通道的緊密配合,泥沙科研團隊以高超的技術和強烈的責任感詮釋出天科精神,代表了部天科院的科研水平和在行業(yè)中的地位,體現了部天科院服務社會、支撐行業(yè)的職責。

        “十三五”期,我院制定了國家隊戰(zhàn)略、國際化戰(zhàn)略兩大戰(zhàn)略和科研領先、產業(yè)壯大、高端人才三個目標,泥沙科研團隊是推動兩大戰(zhàn)略、實現三個目標的重要基矗泥沙科研團隊除了要積極承擔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中相關的重大研發(fā),同時要積極承擔國家重大水運工程建設和海外的重大工程。無論是遠海島礁的建設,還是科研攻關工作,我對泥沙科研團隊都寄予了厚望。在國內水運工程建設減少、趨緩的情況下,泥沙科研團隊要由工程泥沙研究向環(huán)境泥沙研究轉變?!笆濉逼?,我對泥沙科研團隊實現院里的戰(zhàn)略目標、實現新時期的重要轉型充滿信心。

        最大的希望是培養(yǎng)出領軍人物

        副院長兼總工張華慶

        泥沙專業(yè)是部天科院的特色專業(yè),從建院之初就開始從事沿海航道、河口、內河的泥沙淤積問題研究,至今仍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團隊里的第一代科研人員都已是古稀耄耋之年,他們艱苦卓絕、精益求精的故事激勵著新一代科研人員,天科精神代代相傳。

        泥沙科研有兩大特點。第一是重視現常泥沙科研是半理論半經驗的學科,每個項目都需要科研人員進行大量的現場觀測。第二是技術難度大。在配合重大工程項目,如解決驟淤問題時,泥沙科研需要多專業(yè)的配合。黃驊港、濱州港、濰坊港等粉沙質海岸的港口和長江口等地都有驟淤問題,當遇到臺風、大浪等極端天氣時,有時僅一兩天泥沙淤積就能達兩米以上,解決驟淤問題任重而道遠。今后,希望泥沙科研團隊從理論上,通過物理模型、三維數學模型,解決泥沙的驟淤問題。

        目前,泥沙科研團隊里新一代年輕人文化水平都很高,博士的比例超過30%。另外,以楊樹森、孫連成、李一兵、楊華、李華國、李旺生、李孟國、范東華等為代表的第二代團隊成員具有豐富的經驗,在他們的帶領和指導下,年輕人把前輩的實踐經驗與所學理論相結合,將重視現場的研究作風繼承延續(xù)。

        團結,是泥沙科研團隊的另一個優(yōu)點。多年來,他們相互尊敬、共同攻關的作風在院里有目共睹。

        經過多年的積累,泥沙科研團隊的人才隊伍整齊、研究技術過硬,再加上市場仍有旺盛的需求,泥沙科研團隊未來仍大有可為。

        我對泥沙科研團隊的最大希望就是培養(yǎng)出領軍人物。泥沙科研團隊應加強對骨干人才的培養(yǎng)和對理論問題的研究,積極參與國家課題的策劃,引領行業(yè)發(fā)展。

        從學科建設上說,過去泥沙研究多關注淤積問題,今后需要加強對沖刷問題的研究?,F在,基床沖刷、人工島沖刷的現象日益嚴重,給結構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因此,泥沙科研團隊在繼續(xù)關注淤積特別是驟淤問題時,還要加強對沖刷機理的研究,并繼續(xù)發(fā)揚重視現嘗重視實踐、團結協作的傳統,履行好服務行業(yè)、服務國家戰(zhàn)略的使命。

        乘風破浪不辱使命

        炎炎烈日下,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一會兒被推上浪尖,一會兒又落入波底。出于工程建設的需要,測繪處常常要采集極端天氣下的水文數據,迎風而上、逐浪而行是他們的工作常態(tài)?!坝浀梦覀冊诤J島進行全潮測驗時,海上風大浪高,船搖晃劇烈,我覺得身體里所有的血液都涌到了腦袋里,頭痛欲裂,胃里翻涌,沒多久就把中午吃的東西全吐了出來。”如今,文先華已經是測繪處的一員干將,他告訴記者,全潮測驗要求所有測量站步調一致,任何一個測量站的數據缺失都會導致所有數據失去使用價值,所以不管暈船多嚴重,大家都堅持完成任務。

        數據是科研的基礎,探索大海是水文人的使命。為了這光榮的使命,測繪處的科研人員始終沖鋒在波濤的最前沿,忠實地采集每一個數據,用智慧和勇氣推動水運事業(yè)的發(fā)展。

        2014年11月,港珠澳大橋E15沉管安放因泥沙回淤問題一度受阻,工程停滯不前。海岸河口研究中心和測繪處臨危受命,趕往現場協助專家組查找原因。

        這次的測量范圍大、時間緊,測量處派出3艘測量船,沿著沉管基槽設置了7個測量斷面、350個點位,對施工周邊水域進行了整整36個小時的不間斷監(jiān)測。之后的幾天里,測量團隊白天定點采集數據,夜間潮差最大時段巡測含沙量。“那幾天,我們十幾個人住在一個集裝箱里,擁擠又潮濕。”參與測量的盧佐回憶說,晚上出海時,碼頭黑暗、船舷濕滑,上下船時摔跤是常有的事。

        有了數據,還需要進行準確的數據分析和恰當的運用。海岸河口研究中心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等手段,讓數據變?yōu)橐粋€個方案,為工程提供可靠參考。

        “多年來,泥沙淤積預警都是精確到米,解決港珠澳大橋的問題卻需要精確到厘米。我們只得每天24小時進行實時測量,連續(xù)兩個多月,我的手機上每天都收到實時數據?!焙0逗涌谘芯恐行默F場科研人員韓西軍說,E15沉管問題世界矚目、影響極大,因此即使在半夜收到數據,他也會馬上分析處理。由于沒有先例可循,科研計劃每天都在調整,科研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終于,在經過多次開會討論和反復摸索后,港珠澳大橋泥沙科研攻關組在短時間內分析梳理了E15沉管基槽回淤特征及異?;赜俚闹饕颍业搅颂岣邤祿治鼍鹊姆椒?,并建立了泥沙淤積預警公式,不僅成功解決了E15沉管安放的世界級難題,還將預報時間提前到15天。

        “取得這樣的成績還多虧了測繪處的同志們。只要我們提出數據需求,他們就馬上出海測量,沒有他們提供的準確數據我們的工作無法進行?!表n西軍有感而發(fā)。不畏艱險、實力雄厚、團結一致,在港珠澳大橋沉管安裝工程中,泥沙科研團隊榮獲“中交股份聯合體港珠澳大橋項目集體特等功”。

        黝黑的面孔、匆忙的步伐、質樸的笑容,無論是港珠澳大橋,還是天津港、黃驊港、洋山港等一系列項目,有了測繪處和海岸河口研究中心的精誠合作,一個個水運工程屹立于大海之濱,使我國的水運科研水平快速提高。

        自主創(chuàng)新勇擔重任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行業(yè)科技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三等獎各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1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出版著作15部,承擔國家863及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20余項……“十二五”期間,泥沙科研團隊碩果累累、功勛卓著。

        測繪處和檢測設備中心自主研發(fā)的遙報式水位監(jiān)測儀,在天津港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后控制水體污染工作中功不可沒。“它能夠根據水壓的變化,實時監(jiān)控水位變化,并通過手機通信將數據實時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還可以讓用戶通過手機網頁實時查看各監(jiān)測點的水位情況。”測繪處處長范東華告訴記者,為避免降雨的不利影響,一方面需要防止雨水外溢,另一方面必須計算雨水管網內的受污染雨水容量,為處理受污染水提供相關數據,“我們是唯一擁有天津港地下管網節(jié)點詳細資料的單位,為搶險救災提供了重要保障?!?br />
        “有兩次,突然降雨,我們監(jiān)測到雨水水位迅速上升。應急指揮部根據我們提供的數據果斷采取措施,避免了重大次生災害的發(fā)生。”參與救災的測繪處職工房新玉回憶說。

        頭戴防毒面具,穿梭于不時升騰的白煙間,采集水樣、測量水位,測繪處為環(huán)境應急處置小組監(jiān)控、防止污染物擴散提供了準確的數據和關鍵的技術支撐。事后,環(huán)境保護部專門發(fā)去感謝信,為部天科院在天津港應急事故處置中所做的工作真誠致謝。

        在天津港、黃驊港、廈門港、廣州港,在長江口、甌江口、珠江口,在國內大型港口建設及河口治理中,只要涉及水動力泥沙問題,就有海岸河口研究中心科研人員的身影。

        走進海岸河口研究中心的辦公室,記者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電腦都被放在高架上,科研人員都仰著頭看屏幕。原來,由于每天都要處理大量數據,大家想出這個辦法來緩解頸部疲勞?!耙粋€項目少說要做五六個方案,有的甚至要做二三十個,還要寫分析報告書,加班是家常便飯。”海岸河口研究中心的龐啟秀說。

        模擬潮汐水流變化、分析試驗數據,研究人員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顯示屏。據了解,海岸河口研究中心配有完善的水流循環(huán)系統、潮汐模擬系統等先進試驗裝備,大大增強了部天科院的科研能力。

        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是“十三五”時期的發(fā)展重點之一。多年來,海岸河口研究中心始終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開發(fā)研制的數學模型軟件包TK-2D,具有波浪、潮流、鹽度、懸沙和地形沖淤等多種模擬及前后處理和動態(tài)顯示功能。這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軟件包,填補了我國沒有該行業(yè)品牌數模軟件的空白,有關研究成果已經納入我國《海岸與河口潮流泥沙模擬技術規(guī)程》。憑借深厚的科研積淀和堅實的創(chuàng)新能力,2014年,海岸河口研究中心被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技部聯合授予“全國專業(yè)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稱號。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四個交通”……國家和行業(yè)戰(zhàn)略的實施離不開科技支撐,泥沙科研團隊按照部天科院服務國家戰(zhàn)略、服務交通運輸行業(yè)、服務社會的發(fā)展理念,秉承求真務實、自主創(chuàng)新的精神傳統,多年來盡職盡責地履行著行業(yè)國家隊的使命,用科技引領我國水運的建設發(fā)展。

        全球視野享譽海外

        “走出去”是2000年以來我國的一貫戰(zhàn)略,“開放”是“十三五”時期的發(fā)展重點之一,也是國家繁榮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發(fā)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世界范圍的話語權是今后的發(fā)展目標。作為水運科研的排頭兵,泥沙科研團隊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用精湛的技術、高超的水平、堅韌的品質樹立起我國泥沙科研的國際品牌。

        2007年,測繪處承擔了緬甸中緬石油管線工程皎漂港址的前期選址、水文波浪及氣象勘測工作。從仰光到西海岸的皎漂全程800多公里,要經過高山、沼澤、原始森林,途中能見度不到二十米的濃霧、滂沱的大雨給行程又增加了一重艱辛?!爱數貧夂虺睗駩灍幔抑辉谕砩掀唿c到九點半供電,我們只能靠沖澡、扇扇子降溫。”項目總負責人范東華回憶說,一個月的時間,大家忍受了發(fā)燒、腸胃不適等身體癥狀,克服了惡劣的氣候條件、語言障礙、宗教風俗差異,經過一個又一個不眠夜的奮戰(zhàn),最終圓滿完成了長期氣象儀設站觀測、水位聯測、波浪采集等工作;啟用的新式潮波儀,不僅可以定點測量潮位數據,還可測量水溫、波浪,得到業(yè)主和當地居民的一致好評和尊敬。

        “記得做印尼項目時,凌晨兩點多才趕到駐地,第二天一早就出海踏勘?!焙0逗涌谘芯恐行牡脑S婷告訴記者,白天出海踏勘,晚上熬夜處理數據,這是她們的工作常態(tài)。為了全面收集數據,她們常常要向當地居民詢問氣候、水文狀況,剛到時常被居民誤解,拒絕接待,只好一家接一家地走訪。

        在越南,在菲律賓,在塞拉利昂,在世界眾多國家,泥沙科研團隊經受住了疾并戰(zhàn)亂、文化差異、語言障礙的考驗,承擔了千余項科研咨詢項目,為港口航道、人工島、核電、電廠、風電、水利等相關海岸河口工程規(guī)劃、設計及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近5年來,泥沙科研團隊完成科研咨詢合同1100余項,合同總額超過6億元,合同履約率100%,顧客成果滿意率100%,打造了我國泥沙科研服務的世界品牌,用實際行動踐行“走出去”戰(zhàn)略和“開放”發(fā)展理念。

        培養(yǎng)人才強國惠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工作者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部天科院始終把人才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為建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作出重要貢獻。

        天科精神薪火相傳

        “求真務實、自強不息、團結協作、開拓創(chuàng)新”,十六字的天科精神是泥沙科研團隊幾代人的寫照,也是凝聚人心,保證泥沙科研團隊不斷提高科研能力、培養(yǎng)卓越人才,履行好交通運輸行業(yè)科研國家隊職責的關鍵所在。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泥沙科研團隊老一輩成員的故事和精神總被年輕成員提起。院長張華勤告訴記者,為了讓新員工盡快成長,部天科院采用了“新員工導師制”,每個新員工都由一個“老師傅”帶領,簽訂培養(yǎng)合同?!皠倎淼綔y繪處時,我暈船暈得厲害,帶我的老師傅不斷鼓勵我、安慰我。老師傅搏擊風浪的勇氣和毅力、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被貞浧鸸ぷ髦趵蠋煾档难詡魃斫?,劉杰感觸頗深。工作中悉心指導、閑暇時傳授經驗、生活上關心體貼,正是在這樣的耳濡目染間,天科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水文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成為推動部天科院科研水平持續(xù)提升的精神動力。

        尊重人才激勵創(chuàng)新

        據張華勤介紹,“十二五”以來,部天科院把人才培養(yǎng)作為支柱戰(zhàn)略,這與院里轉型發(fā)展、綜合發(fā)展、提升發(fā)展的新要求相適應。為了讓科研人員盡快適應新的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青年專業(yè)人才,部天科院實施了“青年首席專家制”和“青年科技英才表彰”項目。

        青年首席專家制,是在部天科院的重點專業(yè)確定首席專家崗位,從40歲以下的科研人員中確定人選,給予項目經費,并對崗位履職、培養(yǎng)目標等進行系統設計。海岸河口研究中心的龐啟秀、嚴冰、解鳴曉曾受聘為“青年首席專家”,侯志強、張娜、張義豐、左書華、李文丹、許婷、韓志遠、劉濤等一大批年輕人成長為技術骨干。記者前去采訪時,他們正在為印尼、南沙、長江口等多個項目建立數學模型,要在近期完成數十個方案的建模、分析工作?!斑@在剛工作時完全不可想象。我第一次做項目時很茫然,不知道從哪下手,報告書也寫得很艱難?!痹S婷說,在海岸河口研究中心的陪養(yǎng)下,經過幾十個項目的歷練,獨立牽頭負責了印尼項目的數學模型,讓她的業(yè)務水平和綜合能力大大提高。張華勤介紹說,從2013年實施以來,目前共有21人次受聘為青年首席專家,一批青年科研骨干成長為部天科院甚至行業(yè)學科帶頭人,對行業(yè)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

        為了鼓勵科研人員開拓創(chuàng)新,部天科院設立了青年科技英才表彰項目,每年從3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中評選出10名進行表彰。測繪處的工作辛苦又伴隨危險,但陸偉卻樂此不疲。當記者問及原因時,他給出了三個字:榮譽感?!霸豪飳ξ覀冊谏詈凸ぷ魃详P心、在科研上放手使用。在測繪處我能參與到國家重大項目中,能得到院里的認可,我為此而驕傲1陸偉說。張華勤介紹說,部天科院超過70%的項目都是由青年科研人員擔任的,他們在科研一線磨練意志、提升水平,成長為我國水運科研的新一代人才。

        匯聚精英服務社會

        “‘十三五’時期,我們針對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一帶一路’戰(zhàn)略、長江經濟帶戰(zhàn)略、京津冀協同發(fā)展戰(zhàn)略等制定了發(fā)展規(guī)劃,對我院的發(fā)展目標進行了新的提升。”據張華勤介紹,未來部天科院在發(fā)展重點上更加突出國家戰(zhàn)略,把支撐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完成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目標的實現作為部天科院的核心目標,發(fā)揮國家隊的作用、體現國家隊的能力、做國家隊的事情。另外,部天科院還將抓住國際化的工作重點,圍繞我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從國家隊的角度,保障水運科技走出去,用科研支持、保障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在國際上體現中國水運科技的水平和實力。

        針對以上發(fā)展重點,在人才培養(yǎng)上,“十三五”時期部天科院在青年人才工程的基礎上,著力打造人才高端化戰(zhàn)略。具體來說,部天科院正依托國際領先的科研設施和技術,組建院士培養(yǎng)團隊;依托世界最大的大比尺波浪水槽,形成吸納全世界水運工程高端人才的高地,推進國際合作;進一步提升打造支撐行業(yè)發(fā)展的知名專家隊伍,形成由50名左右在行業(yè)內影響重大的專家組成的團隊;優(yōu)化人才結構,使科研團隊、科研機構中的博士比例超過50%,科技企業(yè)隊伍中碩士比例超過50%。

        “從今年開始,院里每年設立2500萬元的科研經費,支持重大科研專項?!睋刻炜圃狐h委書記易振國介紹,部天科院還專門聘請日本泥沙研究的頂級專家擔任實驗室執(zhí)行主任,大力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水平的人才。

        “通過‘十三五’時期人才戰(zhàn)略的實施,我們將實現全院科研領先、產業(yè)壯大目標,使高端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全院各個層面得到體現,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zhàn)略?!睆埲A勤說。

        ■團隊名片

        泥沙科研團隊由海岸河口研究中心和測繪處兩個基層部門組成。海岸河口研究中心主要從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中的水動力泥沙基礎理論及工程應用研究,致力于港口航道、人工島、核電、風電、火電、橋梁、水利等海岸河口工程的科研咨詢服務工作。測繪處主要負責海上波浪、潮流、潮位、泥沙、底質、水下地形、水深、陸地地形、海籍等的測量,為港口的前期建設、后期運營維護提供數據支持。

        從1974年建院之初,泥沙科研就是部天科院的重點專業(yè)之一。四十多年來,泥沙科研團隊走出了曹祖德、王汝凱、趙沖久、張華慶等一批交通運輸領域的領軍人物。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支持下,泥沙科研團隊大力加強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組建了水路交通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港口水工建筑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工程泥沙交通運輸行業(yè)重點實驗室。通過加強公益性研究和重大工程研究,加強科研人才和條件建設,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和“走出去”工作,有力支撐了國家“三大戰(zhàn)略”的實施和“四個交通”的發(fā)展,支撐了長江黃金水道、港珠澳大橋和南海島礁等國家重大工程的建設,帶動了水路交通行業(yè)技術進步。

        ■成員隨筆

        一絲不茍繪藍圖

        測繪處高瑩

        那是2000年一個夏日的午后,時任勘測處處長的裴文斌帶領著幾個人,滿臉嚴肅地走到我的桌前。裴處長介紹說,那幾位是碼頭所的負責人,我們前幾天提交的天津遠洋運輸公司航修站的成果圖上有一個水深數據值特別小,他們想看看是不是測錯了。我一聽“測錯了”這三個字,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馬上打開圖紙,發(fā)現那個水深點果然比周邊的水深值要淺了好幾米。

        看到是這個點,我懸著的心放下了。我們在處理外業(yè)采集的數據時就發(fā)現了這個點的特殊性,經過我們水深組技術負責人的檢核,又經過勘測處總工的審核,最終認定這就是一個淺點。當碼頭所的同志們看到這個數據的原始記錄,聽我給他們匯報了來龍去脈之后,沒說什么就走了。

        后來我聽說碼頭所的人回去后派潛水員下水探摸,發(fā)現水深淺點那里原來是有一根樁斷在那里。從那之后,我們提交的成果數據得到了碼頭所的充分信賴,他們以我們測得的數據作為挖泥疏浚量計算的依據。

        年復一年,我和我的同事們在勘測處微機繪圖室度過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我們看到親手繪制的藍圖被采用,看到荒灘上建起的臨港工業(yè)區(qū)招商引資,也看到國際郵輪從天津港深水航道揚帆遠航。我由衷地感嘆:我是驕傲的測繪隊員!

        十年,蛻變

        海岸河口研究中心張娜

        轉眼已是我進入海岸河口研究中心的第十個年頭了。這十年,我完成了從一名學生向一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轉變。

        剛入職的我,人生地不熟,一開始就單獨承接項目課題,巨大的壓力讓我無比苦惱,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從事科研工作,甚至還偷偷地哭過幾回。所幸的是,中心里的領導和前輩有的給了我諄諄的教誨,有的給了我悉心的指導,有的給了我熱情的鼓勵。在他們的關心下,我逐漸領會到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意義,適應了科研工作的嚴格要求,并逐漸喜歡上了這項工作。更值得慶幸的是,中心里的同事們也都成了我的益友,我們共同學習探討,攜手并肩戰(zhàn)斗,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在這十年里,不管是在工作的摸索中,還是在與同事的交往上,我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部天科院嚴謹求實的科研傳統、“傳幫帶”的傳承精神、團結向上的合作氛圍。她深深地吸引著我、塑造著我、激勵著我,讓我覺得越來越離不開她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