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鐵5號線審批中的“博弈”
2015-12-24
國家文物局網站刊文披露:交匯點記者黃勇
國家文物局官網刊發(fā)《當?shù)罔F遇到文物保護怎樣才能協(xié)調發(fā)展》一文,披露了南京地鐵5號線審批前后的一些細節(jié)。
大方巷7號
日前,南京地鐵5號線“選線規(guī)劃設計方案”、“文物影響評估報告”已修改,并上報江蘇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等待審批。近日,國家文物局官網刊發(fā)相關文章,披露了南京地鐵5號線審批前后的一些細節(jié)。
交匯點記者黃勇
地鐵建設,應依法履行文物保護責任
12月21日,國家文物局網站刊發(fā)文章《當?shù)罔F遇到文物保護怎樣才能協(xié)調發(fā)展》,文章中稱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文物古跡眾多,目前規(guī)劃擬建的南京地鐵5號線堪稱“對南京千年文脈影響最大的地鐵線”,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視。
江南時報獨家率先報道了南京文物保護志愿者邱冬專門給有關部門和國家領導人寫信,“地鐵建設應該給歷史、中華文脈讓路,而不是讓千百年歷史、中華文脈為地鐵作出犧牲”,并希望對此事予以關注。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關強透露,在第一次收到江蘇省文物局報送的《關于審批〈南京地鐵5號線選線規(guī)劃設計方案〉的請示》后,該司立即組織相關方面專家對方案進行了多方的論證,研究地鐵建設中文物保護涉及的方方面面,并明確只有經過專業(yè)充分的論證才能保證5號線涉及的南京“千年文脈”的文物安全。
這一考慮,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因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關條款規(guī)定:“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應當根據(jù)文物保護的需要,事先由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部門會同文物行政部門商定對本行政區(qū)域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措施,并納入規(guī)劃。”“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yè)。但是,因特殊情況需要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yè)的,必須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并經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批準,在批準前應當征得上一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yè)的,必須經盛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在批準前應當征得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jù)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后,報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部門批準?!?br />
11月10日,國家文物局“駁回”南京地鐵5號線規(guī)劃的同時,提出了4條修改意見,并要求地鐵運行對文物的長期影響做充分評估,采取保護應對措施。這正是國家文物局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履行文物保護責任的具體體現(xiàn)。
地鐵選線,同是古都的西安要慎重得多
擬施工建設的南京地鐵5號線,全線涉及183處文物點,包括原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等3處(4個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渡江勝利紀念碑等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市保7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6處。同時還將穿過明代宮城、南唐宮城、內秦淮河兩岸十朝遺址區(qū)等6處地下文物重點埋藏區(qū)。
與南京地鐵5號線規(guī)劃直接穿越“千年文脈”不同,“十三朝古都”西安要慎重得多。
同為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周、秦、漢、唐四大古都城遺址歷史深厚、埋藏豐富。這座城市,同樣遭遇了如何平衡修建地鐵和保護文物的問題。其中,相繼開工的西安地鐵1、2號線路經過多處古遺址,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
西安地鐵在線網規(guī)劃時首先考慮避開重要遺址和古建筑,確保遺址的完整性和不影響歷史文化名城風貌;線路設計時委托文物部門對沿線進行文物調研和普探,了解線路中的文物分布情況,盡量遠離文物鐘樓的基座和城墻變形敏感區(qū)。同時,對地下的大遺址,西安采勸避”,地面上的古建筑則采勸繞”。
在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教授呂舟看來,“地鐵選線本身就反映了規(guī)劃者、城市管理決策者對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而怎樣看待由于選線下穿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歷史建筑,必須采取的控制掘進速度、軌道減震等技術措施則更是清晰地反映了人們對文化、對歷史的態(tài)度。這些措施只不過是彌補選線造成的問題,把可能對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歷史建筑的損害盡可能減少或降低,這不是對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歷史建筑的‘恩賜’。這些問題本來是可以通過調整選線而避免發(fā)生的?!?br />
延續(xù)歷史文脈,才是宜居城市
一座城市,應該有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城市“失憶”就會千城一面。
時隔37年重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多次闡釋了城市文化:“要保護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要結合自己的歷史傳承、區(qū)域文化、時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huán)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
會議明確,城市宜居在高層次上表現(xiàn)為城市文化。文化包括城市歷史、品質、風貌、內涵,個人能夠感受到的民風、公德、秩序等,只有擁有文化的城市,才是活生生令人熱愛的宜居之城。
江蘇省文物局副局長殷連生也透露,江蘇省目前正在建設文物安全綜合管理實驗區(qū),讓地方政府成為主要負責人,增強了地方政府依法保護文物的意識,促進各級政府增加文物保護投入,規(guī)范文物保護單位的公布,以及文物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兩線”劃定工作;健全文物部門和規(guī)劃、建設、旅游、公安等相關部門的協(xié)作機制,使城市建設項目中文物部門的前置審批落到實處。
呂舟說:“尊重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在內心深處真正尊重歷史和文化,從傳統(tǒng)的文化和知識中汲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智慧,或許才是我們的城市真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br />
記者帶你走進5號線沿線文物>>>
大方巷曾云集民國“行長”
南京文廣新局發(fā)布的通報中,首次提及5號線規(guī)劃線路涉及到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6處,包括明外郭城遺址、京蘇風味店舊址、五條巷6號民國建筑、大方巷7號(1-8)民國建筑、大方巷9號民國建筑、大方巷2號民國建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方巷里的10棟民國建筑曾云集民國“行長”。當?shù)厝私榻B,大方巷9號,和隔壁的大方巷7號本來是一體。這里解放前叫“廣東新村”,是一個大院子。這些中西結合的民國建筑建造于上世紀30年代,都是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初建用途為民國時期外國使節(jié)的家屬居住用房。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南京各使館的外國使節(jié)及家屬紛紛撤離。
當時,因為房子是貸款建的,錢沒完全跟外國人收回,營造商急了,就找到時任江蘇省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唐鹿門,希望他幫忙把房子賣掉。最終唐行長通過私人關系,把這些房子推薦賣給了一些銀行行長。所以,大方巷當時住的不少都是民國時期各大行的行長。解放前夕,這些行長及家屬陸續(xù)搬走,南遷臺灣、香港地區(qū)。
原標題:本文來源:新華報業(yè)網責任編輯:黃歡_NN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