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公交都市建設成效初現四成市民優(yōu)選公共交通
2015-09-23
鄭州火車站西廣場,火車、地鐵與公交實現零對接
從2005年到2014年,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增至291.9萬余輛,10年增長了200余萬輛,不僅帶來交通擁堵、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消耗,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都帶來巨大挑戰(zhàn)。
在此背景下,“公交都市”的理念逐步清晰,2012年10月,鄭州被列為國家第一批15個“公交都市”創(chuàng)建示范城市之一。
日前,記者獲悉,2年多來,鄭州“公交都市”建設穩(wěn)步推進中,公共交通出行率由20%增加到40%左右,鄭州公交都市建設成效顯著,用一個詞來說:棒棒噠!
地鐵+BRT撐起骨架
快速公交網絡體系
國內領先
隴海路快速公交建設正酣。記者從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了解到,10月份,隴海路快速公交將現雛形。等B5加入BRT大軍后,鄭州市快速公交將形成“三主四十一支”、總長超七百公里的線路網絡體系,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
而在軌道交通方面,《鄭州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guī)劃》獲國務院批準,其中地鐵1號線運營平穩(wěn)有序,承載了市區(qū)10%左右的客運量;地鐵2號線一期、1號線二期、5號線和2號線南延工程一期等軌道交通在建項目加快推進,地鐵3號線前期進展順利。
常規(guī)公交方面,2013年至2014年底,新開線路49條、調整優(yōu)化線路93條,常規(guī)公交線路達296條。目前,已初步形成分工明確、銜接順暢、運營高效的“快、干、支、微”公交運營網絡。
“大數據”支撐
監(jiān)管決策更科學高效
建造大數據平臺,利用數據來支撐科學的監(jiān)管和決策,是鄭州市的新嘗試。
2014年,鄭州市初步建成了統一的數據交換平臺,實現了鄭州市公交公司監(jiān)控調度中心、軌道公司監(jiān)控中心、出租車監(jiān)控調度指揮中心、長途客車監(jiān)控調度與聯網售票系統、鄭州市公共地理信息服務等系統的數據交換和共享,構建了統一的城市公共數據資源中心。
而通過對數據深層次的挖掘和分析,建立統計分析模型和相應的評價指標,能夠提高企業(yè)營運決策、公交指揮控制決策、交通流量預測、乘客流量預測、線網調整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目前,已初步實現多方式多層級的協同調度指揮。滿足公共交通智能調度的需求,實現城市政府行業(yè)管理部門、運營企業(yè)的科學合理指揮調度;實現重大社會活動、自然災害、重大交通事故等特殊事件發(fā)生時政府行業(yè)管理部門、企業(yè)不同層級的指揮調度的實施和預案管理;實現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事故、公交車運行故障、線路車輛分布失衡等日常運營事件發(fā)生時及時的線路層級的指揮調度。
公交出行綠色+智能
信息化建設領跑全國
打造綠色和智能公交是鄭州公交的“亮點”與“特色”。
數據顯示,兩年來,鄭州市累計投入17.6億元,實施了城市公交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新購新能源公交車輛1263臺,新能源公交車達到2695臺,占車輛總數的43.6%;統一升級、完善公交車載終端設備,所有公交車實現GPS監(jiān)控全覆蓋,并利用門戶服務網站、交通一號通服務熱線、移動終端、電子站牌信息服務等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換乘查詢、車輛位置、公交暢行等信息服務,鄭州公交信息化走在全國同行前列。
2014年10月,鄭州市又成為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城市,拿著“一卡通”,全國50多個城市都能坐公交,城市“一卡通”系統已進入一個由點到面、由單一到多元的綜合服務體系,為發(fā)展“智慧城市”、創(chuàng)建“公交都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約四成人靠公共交通出行
相當于每年領500元“補貼”
而隨著公交都市建設的推進,公交的吸引力也逐步提升。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會議上,鄭州市代表報告的數據顯示:鄭州地面公交現日均客運量達280多萬人次;軌道交通開通以來,運送乘客5000余萬人次;城市整體公共交通分擔率已近40%。
而單就公交這一項來說,2013年,鄭州公交為乘客降低出行費用共計16.3億元,平均每人次出行支出比運營成本低1.58元,相當于給每位公交族年補貼約500元的交通費用。
小科普
公交都市:是大城市發(fā)展到高級階段,在交通和環(huán)境資源等條件約束的背景下,為應對小汽車高速增長和交通擁堵所采取的一項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已成為全球大都市的發(fā)展方向。它以“公共交通引領城市發(fā)展”為理念,通過打造發(fā)達的一體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建立有利于公交優(yōu)先的城市空間形態(tài),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出行結構,輔以必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促進城市交通可持續(xù)發(fā)展。(大象融媒東方今報記者張雅平特約通訊員秦麗娟董萬勝/文首席記者袁曉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