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治堵,斷斷不可斷了美感
2015-09-21
交通治堵是一項艱巨的工程,沒想到的是,治理西湖景區(qū)旅游旺季的人流擁堵會連累到了斷橋。
為了疏導人流,管理部門在斷橋設置了臨時隔離花箱,從斷橋橋面路中央一直延伸到白堤自開船碼頭之間,以強制兩個方向的來往游客靠右行。
本來,如此用心良苦,原本就想小小的一個花箱能輕輕化解了熙攘紛雜的人流擁堵。而且不用試驗,就能斷定,分流和疏導效果肯定不錯。大心思在這里,而且還能見到好多細巧的心思:比如每個花箱高約1.2米、寬約20厘米,正好不能一腳跨過去;是木制的箱子,沒有澆個水泥墩;各色小花,應該挺美的……
如果放到別的地方,這個心思一定是巧的。試想節(jié)假日高峰,航拍鏡頭一掃,人流井然有序,花箱也早淹沒不見,確是錢塘自古繁華……毫無違和感。但是鞍馬稀少、人聲漸褪,尤其煙雨朦朧、燈光璀璨之時,斷橋的妙處自然是水墨寫意的幾筆線條,添了什么都是多,畫了什么都是堵,不管你是花箱子,還是花仙子。
這青石板的橋兀自顯擺出了一排東西,質感,線條,都會壞了斷橋的意趣,會讓偶爾煽情的“雨恨云愁,我思斷橋而愁;曉風殘月,我念斷橋而悲”那種惆悵、凄涼、失意和詩意無語凝噎。如果來個微信版,就是白娘子和許仙在斷橋重逢時,被花箱隔開了,他們只能“執(zhí)手相看淚眼”。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斷橋的美感在“殘”在“斷”,真的什么都不能多。不能多柵欄,盡管那會更安全;不能多色彩,濃妝淡抹總相宜的可以是蘇堤,但是一定不能是斷橋。
關于斷橋的名字,最喜歡的版本就是殘雪而斷:每當瑞雪初晴,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陰陽兩面,應該是南北而斷,若是這“臨時”嘗試得好,這花箱子要長期擺下去,還要東西向也因為人流而斷,就頗為無名了。
美與實用時而沖突,時而也能共存。把美看做生活,看作出行的一部分也很難接受斷橋的另外一種“斷”。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游客的數(shù)量延伸到外圍進行阻隔,比如在北山路進行排隊限流,那里的人行道是否可以做這樣的預備?在排隊處播放一些VCR,招募一些志愿者能否就能勸導游客秩序的問題?還有,根本的,關于國民素質和文明勸導,是不是更應該前置到學校教育,社區(qū)教育?而不是到了景點,各種公共場所,交通工具上爆發(fā)各種混亂和丑態(tài)。試想,就那幾個花箱子,人數(shù)太多,秩序真的混亂起來,也是頂不住事兒的。
花箱子的設置絕非粗暴的破壞,但是西湖乃世界遺產,斷橋為重中之重,任何改變都不可輕易而為。蔣勛說美是看不見的競爭力,希望斷橋之美能有力去說服管理和秩序。國際最美橋梁評選中有一句評語讓人印象深刻:“一座能征服視覺,從任何角度都能帶來美感的拱橋?!睌鄻蛑诤贾荩瑪鄶嗖豢伞皵唷绷嗣栏?。
本文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