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公路:抗戰(zhàn)生命線開放大通道
2015-07-16
滇緬公路紀念碑。
保龍高速公路怒江特大橋。記者劉建華攝
滇緬公路,抹不去的記憶,它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輸血線”、“生命線”;
滇緬公路,抹不去的記憶,它是人類筑路史上的一個奇跡。以老人、婦女和孩子為主的筑路大軍,在9個月時間內(nèi)用手指在云嶺大地上摳出來,“這種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滇緬公路,抹不去的記憶,它在77年間的不斷“升級”蝶變,承載著云南從抗戰(zhàn)前線轉(zhuǎn)身開放前沿、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歷史使命。
7月2日至8日,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全媒體“重訪滇西抗戰(zhàn)遺址”采訪組從昆明出發(fā),駛上滇緬公路,一路向西,直達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畹町口岸,尋找關于這條路的抗戰(zhàn)記憶和抗戰(zhàn)勝利以來的“升級”軌跡。滇緬公路、320國道、杭瑞高速、大瑞鐵路4條路時常在某一些節(jié)點同臺亮相,展現(xiàn)了歷史的縱深和云南人民乃至中華民族堅韌不拔、永遠向前的精神。
9個月:20萬人用雙手摳出千里國際公路
走慣了高速公路,再走滇緬公路難免覺得局促、顛簸,但看看沿途景致,讓我們不得不對當時的筑路者心生敬佩。滇西地區(qū)山高谷深,滇緬公路或沿山盤繞,或臨江蜿蜒,坐在車里有時都會捏把冷汗,可想而知筑路時的危險。
滇緬公路在龍陵境內(nèi)臨怒江西岸一段有一個叫老虎嘴的地方,公路和一側(cè)的山崖形成虎嘴形狀,虎嘴正對著奔騰的怒江?!盎⒖凇眱?nèi)側(cè)的峭壁上還留有筑路工人一錘一錘開鑿的痕跡以及爆破的炮眼,年輕的記者感嘆:“這條路真的像是硬從絕壁中摳出來的。”
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那樣落后的條件,當時云南人民到底如何修通的這條道路?在位于保山潞江壩服務區(qū)的云南公路館,我們通過一張張老照片和至今保留的石碾、鉆頭等筑路工具,重溫了這段歷史。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日本侵略軍為了孤立乃至消滅抗戰(zhàn)力量,封鎖了中國所有的沿海港口以及東部陸路交通干線,最后一條運輸通道滇越鐵路也因越南的淪陷被阻斷,打通中國大后方連接國際的運輸通道成了當務之急。
滇緬公路起于昆明止于緬甸臘戍,全長1146.1公里,云南段全長959.4公里,其中昆明至下關段已于1935年修通土路;緬甸段186.7公里。經(jīng)與緬英當局商定:中國在原來已筑成的昆明至下關公路的基礎上,負責修筑下關到畹町中國境內(nèi)的路段,全長547.8公里;緬方負責修筑臘戍至畹町的緬境段,以一年為限。
1937年底,云南10多個民族共同組成20萬人的筑路大軍,開始修建滇緬公路。
他們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肩挑鋤刨,逢山鑿路,遇水架橋,日夜奮戰(zhàn)。1938年8月31日,經(jīng)過9個月的艱苦奮斗,滇緬公路終于提前竣工通車。與此同時,緬甸境內(nèi)的路段也在預期內(nèi)完成,使得滇緬公路與臘仰鐵路相連。1938年底,首批軍需物資經(jīng)滇緬公路運入昆明。
這是一條被稱為“用手指刻出來的公路”,筑路難度令人唏噓,工程進度讓人驚嘆。
當時,云南的青壯年大都到前線參加抗戰(zhàn),留下的多是婦女、孩子、老人。他們在嚴重缺乏筑路裝備和技術支持的情況下,用最原始的工具創(chuàng)造著筑路奇跡:沒有炸藥,就用火燒紅巖石,澆水“爆破”;沒有壓路機,就用人力拖動大石碾平整路面……他們隨時面臨著危險,在懸崖峭壁施工稍有不慎就會跌入深谷;在巖石下、洞穴內(nèi)棲身,冬天忍受嚴寒,夏天要抵御瘧疾等傳染病的威脅。
這是一條血肉筑成的道路,它穿越了中國最堅硬的山區(qū),共翻越6座大山,穿過8處懸崖峭壁、跨過5條大江大河,不少于3000人的筑路工人獻出了生命,其中包括8名工程技術人員。
滇緬公路的修通震驚了全世界。當時的《泰晤士報》稱“只有在中國才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nèi)做到?!泵绹v華大使沿線考察后贊嘆:“這種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br />
據(jù)記載,從1938年開通至1945年抗戰(zhàn)結束,從滇緬公路運入中國的戰(zhàn)略物資共約49萬噸,滇緬公路是名副其實的抗戰(zhàn)“輸血線”和“生命線”,為抗日戰(zhàn)爭取得最后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3200人:南洋機工用生命寫下赤子情
翻山越嶺,滇緬公路沿途的風景美不勝收。然而一路走來,采訪組遇到最美的風景是人。
在保山市隆陽區(qū)瓦窯鎮(zhèn),我們采訪了85歲的老人辛文榮。老人形銷骨立,瘦削的臉龐爬滿了皺紋。雖然聽力和表達能力都顯遲緩,但他還是用顫顫巍巍的手為我們邊比劃邊講述自己和這條路的情緣。
辛文榮出生于1930年,修筑滇緬公路時他才8歲。老人至今記得父母和鄉(xiāng)鄰一起筑路的情形。那時候男女老少自帶口糧,每天都駐守在工地日夜筑路,干得熱火朝天,就連年幼的他也經(jīng)常在工地上幫忙搬石塊、敲石頭。滇緬公路通車后,年少的他常??匆娭袊婈牎⒚绹塑姀拈T前經(jīng)過?!坝幸淮?,運送物資的吉普車還在我們鎮(zhèn)子旁邊堵了一天?!?br />
新中國成立后,辛文榮成了保山公路段的一名養(yǎng)路工人,負責滇緬公路沿線橋梁的養(yǎng)護,用一輩子的付出續(xù)寫著滇西人民與這條路的情緣。
在惠通橋旁,我們遇到了保山市民李玲一家。雖然走高速更快,但每年回老家,李玲都會選擇走滇緬公路,在惠通橋旁邊留下一張合影。李玲說:“這條路,這座橋,是我們云南人的驕傲,我們應該銘記在心。所以我每年都會拍照留念,也把這段歷史通過微信朋友圈傳播給更多的人?!?br />
更美的“風景”出現(xiàn)在滇緬公路中國段的終點畹町鎮(zhèn)。
在國家一類口岸畹町,我們看到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前堆滿了后人緬懷的白菊,就像路的另一頭、昆明西山公園南橋機工紀念碑前一樣。
滇緬公路建成以后急需汽車駕駛、維修人員,在陳嘉庚先生的號召下,32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支援,為抗戰(zhàn)提供后勤保障。他們出生入死,搶運軍需和民用物資,維護車輛,1000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為了紀念他們,目前正在畹町建設南洋機工抗日紀念公園。
工程管理人員中,年過古稀的老人葉曉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葉曉東的父親陳團圓是一名南橋機工,當時從馬來西亞回國援助抗戰(zhàn),并與遮放的傣族姑娘結婚生下葉曉東。葉曉東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在執(zhí)行任務中不幸被殺身亡。為了繼承父親的事業(yè),他成年后一直在畹町運輸公司工作,直到退休。現(xiàn)在修建紀念公園,老人又代表華僑機工后裔參與到工程監(jiān)管中。
77年:滇緬公路持續(xù)打造“升級版”
戰(zhàn)爭的硝煙遠去,滇緬公路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直在變遷。
1959年至1986年,我省曾對滇緬公路羊老哨坡、天子廟坡、南天門坡等10個大坡和其他路段進行改造。到1984年底,滇緬公路第一個“升級版”里程縮短了93.7公里。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昆(明)安(寧)、安(寧)楚(雄)、楚(雄)大(理)、大(理)保(山)、保(山)龍(陵)、龍(陵)瑞(麗)等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的相繼建成通車,經(jīng)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曾經(jīng)遍體鱗傷的滇緬公路展現(xiàn)了新姿態(tài)。
今年5月,龍瑞高速芒市至畹町段建成通車,全線將于今年底前貫通。屆時,昆明到瑞麗將實現(xiàn)全程高速,從昆明到瑞麗從走老滇緬公路時的7至8天,縮短到7至8個小時。
滇緬公路,這條英雄的交通“輸血線”,早已與國家大通道通聯(lián);嶄新的“升級版”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杭瑞高速。杭瑞高速一頭連著太平洋,一頭眺望印度洋,成為我省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開放大通道。
滇緬公路的升級蝶變,也成為1988年就從浙江來瑞麗做生意的王岳亮深刻的記憶。他告訴采訪組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他從瑞麗到昆明需要3天時間。隨著高速公路全線貫通,他的貨物可以用很小的損耗和較少的時間運送到更多地方?!半S著瑞麗國家重點開發(fā)開放試驗區(qū)建設以及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進,很多優(yōu)惠政策不斷出臺,我們邁開步子走出去就更有信心了1
離開畹町,行駛在320國道芒市到龍陵段放馬橋,我們看到頭頂?shù)母呒軜蛳駜傻啦屎鐧M空出世,山腰上的滇緬公路靜靜蜿蜒。3條路并存,仿佛祖孫3代生生不息的傳承升級。
記者李紹明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