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距今8000年跨湖橋獨木舟首次完成復制并成功試航
2015-07-13 
        本次學術研究主導人周海斌操縱單體“跨湖橋獨木舟”下海試航。黃輝全攝跨湖橋獨木舟出土照片周海斌攝在東山縣復原試制的單體式“跨湖橋獨木舟”。黃輝全攝

        中新網(wǎng)漳州7月11日電(黃輝全)11日,中國航海日來臨之際,擁有8000年歷史的“跨湖橋獨木舟”在福建東山完成首次復原試制,并下海成功試航。

        “跨湖橋獨木舟”因2002年出土于中國杭州蕭山跨湖橋遺址而命名,它是中國乃至亞洲考古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最古老的獨木舟,故有“中華第一舟”、“亞洲第一舟”之美譽。

        據(jù)中國遠古航海研究者、逆旅海洋文化記錄研究工作室發(fā)起人周海斌介紹,此次下海試航的“跨湖橋獨木舟”分為“單體式”和“單邊架式”兩種舟體形制,它們的復原試制、試航成功,從實驗考古學的角度驗證了中國航海文明史至少可上溯至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航海民族之一”的學術觀點提供了最早的關鍵證據(jù)。

        此次“跨湖橋獨木舟”的復原,在形制結構設計等學術研究工作以及下海試航方面由該項目發(fā)起人周海斌主導進行,而復原制造則由“東山海船釘造技術”保護項目省級非遺傳承人吳添才主理。整個復原調(diào)研、試制過程歷時超過1年半的時間。

        據(jù)悉,該獨木舟的復原形制結構設計參考了跨湖橋獨木舟的出土狀況,并結合此次學術研究過程中最新發(fā)現(xiàn)的一塊跨湖橋遺址陶器上的疑似船形紋飾圖案進行的。在復原材料方面,未使用任何金屬材料,全部使用木、竹、蘆葦、蒲草等原始的天然材料;在學術研究方面,將實驗單體獨木舟、單邊架式獨木舟、雙邊架式獨木舟等多種可能形制,同時結合不同舟體形制實驗不同的風帆形制。

        周海斌表示,2002年跨湖橋獨木舟出土后,由多位專家學者認為,“跨湖橋獨木舟”很可能是一艘具有邊架結構的復合型獨木舟,而具有邊架結構的復合型獨木舟是廣泛分布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島人”獨特的航海工具。因此,此次邊架式跨湖橋獨木舟的復原試制開啟了“邊架式復合型獨木舟起源于中國”的學術研究及探討,同時也為“南島人起源于中國”之學術觀點在航海工具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證據(jù)。(完)

        (原標題:距今8000年""跨湖橋獨木舟""首次完成復制并成功試航)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